有症狀卻快篩陰 專家:檢測方法錯

隨著最近的新冠感染病例激增,加州的疫情數據居高不下,但對於有些人來說,尤其是反覆接觸病毒甚至已出現症狀,檢測結果卻是陰性。專家認為,使用方法不正確會導致家庭測試假陰性;同時已接種疫苗者因病毒載量減弱,也會檢測不出陽性。
專家們最近在舊金山加州大學(UCSF)討論會上表示,實驗室PCR和家庭抗原測試仍是應對疫情的有效工具,但家庭抗原測試並不十分可靠。專家們探索為什麼會出現假陰性,他們認為檢測新冠病毒蛋白質的抗原檢測,遠不如尋找病毒遺傳物質的PCR檢測敏感。
UCSF傳染病專家George Rutherford博士表示,對於某些人來說,家庭測試的假陰性可能是因為使用方法不正確。
專家同時指出,已接種疫苗者如果接觸病毒、或已出現新冠症狀時,也可能得到陰性結果。因為疫苗接種會減弱病毒載量,鼻子或上呼吸道中可能沒有足夠的病毒進行家庭檢測,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敏感的PCR也檢測不到。對於已接種疫苗者,有些人出現喉嚨痛等新冠初期症狀時,因病毒載量低導致檢測陰性,但幾天後等到有足夠高的病毒載量時,檢測就會呈現陽性。UCSF傳染病專家Peter Chin-Hong博士說,在病毒載量上升前,人們會更早出現症狀。
傳染病專家Monica Gandhi博士補充說,研究表明,如果人們接種疫苗,病毒載量會迅速下降,這也縮短了他們可能檢測出陽性的時間。
史丹福大學傳染病專家Julie Parsonnet博士指出,對某些人來說,從未檢測出陽性,可能是因為檢測不夠頻繁,或沒有在正確時間進行,或者只是感染時間太短,以至於他們根本不知道已感染病毒。
專家們認為,在大多數情況下,家庭檢測呈陰性意味著人們沒有傳染性,但這不是一個完美的衡量標準,人們可能在檢測呈陰性兩小時後再出現陽性。但無論如何,接種疫苗者肯定比未接種疫苗者傳染性更小。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