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城新語/從槍枝暴力案 檢視走樣的民主

槍枝暴力案件,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怵目驚心的死亡數字背後,是長達九年沒有任何進展的國會限槍法案。正如去年夏天,新冠疫情確診、死亡數不斷攀升之際,仍有民眾打著「自由」旗號反對「強制口罩令」;如今想要反對限槍,想必還能找出種種理由。有時想解決問題,太過民主可能適得其反。
2012年珊迪虎克小學28死槍案過後,國會限槍法案就提上日程開始討論、投票;但法案改了又改,卻始終無法令兩黨都滿意;而槍枝暴力事件,不會因此暫停。24日發生在德州的21死槍擊案,能否為法案帶來實質性推動,華盛頓郵報直言「難以期待」。
考慮到槍枝在部分美國民眾心目中的特殊地位,華郵的判斷也確是言之有理。在部分美國民眾心目中,槍枝是自由的象徵、是美國立國之本。沒有把公權力視為假想敵的自由主義思潮,怎麽有允許持槍反抗政府暴政的憲法;沒有持槍民兵,哪有獨立戰爭、南北戰爭與西進運動的勝利。
對於槍枝的特殊情感,加上部分利益相關人士引導,很容易就可以構建出許多令人信服的反對限槍理由。例如限槍法案,只會讓遵紀守法民眾,更難獲取槍械,讓他們在與壞人的對抗中落於下風。限槍最嚴格的州,槍枝暴力案件也不少等。
嚴格限槍到底有沒有效,其實一直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不過常言道,試過未必有用,但不試就一定沒用。中國大陸在70、80年代,因國際上與美國交惡,國內擔憂國民黨反攻大陸,及建國之初土匪流竄,也有過全民皆兵的日子。特別是在中蘇關係破裂以後,這種情況達到頂峰;國家一直處於備戰狀態,大量民眾會用槍,也有許多槍枝彈藥散落民間。
如此這般,當時的中國大陸也是槍枝暴力頻發。最為有名的案件之一,就是1993年9月11日的湖南井崗村與馬田村大規模械鬥。兩地村民動用土槍、土炮及土手雷等火器,這場戰鬥造成8人死亡12人重傷,很多民眾落下終身殘疾。除了民眾間的戰鬥,黑幫持械情況也很嚴峻。例如1992年的平遠案件,動用超過3000名荷槍實彈的武警,才將當地販毒勢力摧毀。
中國大陸當年的槍枝暴力問題,相比如今之美國,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不過在「專制」體制的快速響應之下,1996年出台「槍枝管理法」,三個月內從民間收繳約70萬枝槍。至此,中國大陸再無嚴重槍枝暴力問題。
反觀美國,執政黨、在野黨互相角力之下,法案通過、政策執行,不知還要耗費幾個春秋。在此期間,還要有多少無辜亡魂倒在槍下。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