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埠盛宴 體驗客家文化嚐美食

客家人是台灣第二大族群,祖籍大多源自中國大陸廣東省粵東地區,少部分源自福建省。洛杉磯地區也有一些僑胞為客家人,而為了讓更多人瞭解客家文化,將其發揚光大,洛杉磯華僑文教服務中心邀請正港客家人僑務委員江瑞瀛,21日上午在華埠圖書館分享客家文化及美食。
當天有30多人在現場想瞭解客家文化,並有機會吃到香味俱全的客家鹹豬肉、齊粑(客家麻糬)、客家湯圓及客家小炒,體驗客家文化美食,享受文化交流。洛杉磯僑教中心主任張皓鈞認為,客家人在台灣有很多,它所有的文化及傳統也值得傳承。
台灣的客家人大多聚集在桃竹苗地區,江瑞瀛的家鄉在台灣竹東,當地是全台最大的客家傳統市集。江瑞瀛表示,所聞所見的客家文化及傳統,都是自小和外婆相處得知。客家人勤儉持家,但又很好客。由於客家人居住在平原山區,文化美食也受其影響,尤其是美食都是以米飯及禽類為主,像是湯圓、粄條、齊粑、梅乾菜扣肉、客家紅槽肉等,追求原汁原味,「飯要有飯香,腸肉要有肉香」。
江瑞瀛提到,客家飲食一般而言,多以傳統的「鹹、香、肥」三個原則為特色。由於客家人拓墾的地方多是貧瘠荒涼的地區,為了生存,只有克勤克儉,堅忍奮鬥。因為生活不容易,常常看不見油水,體力勞動需要的熱量特別多,所以需要吃「肥」的東西。做辛苦的勞力工作,會流很多汗,需要大量鹽分補充,所以客家人特別需要「鹹」的食物。客家人喜歡吃「香」的東西,是因為香的東西耐飽。
另外,採茶也是客家文化的一種,最出名的莫過於客家擂茶,以擂茶待客是客家人的傳統禮節、客家花布像是油桐花、客家油傘等也都是客家文化的特色。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