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中位數房價 上漲32% 聖荷西大都會區2020年來增長39%

灣區的超高房價持續多年,使得灣區房市成為「無法負擔」(unaffordability)的代名詞。導因於疫情,房價於過去兩年飆升至更高水平。
根據「Zillow」數據,整體來看,自2020年初始至2022年4月,包括灣區舊金山、阿拉米達、聖馬刁等縣在內的舊金山-屋崙-海沃都會區,房價中位數自110萬元增至149萬元,約上漲32%。漲幅僅在去年一年之間就上漲20%。在聖荷西大都會區,房價自2020年初以來增長39%,過去一年則增加25%。
若以郵遞區號來看,阿拉米達縣聯合城(Union City)郵遞區號94587的增幅最快為31%。灣區僅有一個郵遞區號94060、位在聖馬刁縣的Pescadero,房價出現負成長、下跌7%。
兩年的新冠疫情拉高全國房地產成本,美國的中位數房價約從25萬元漲至近35萬元,漲幅為38%。
不過,儘管灣區房價大幅成長,漲幅仍略小於美國整體房價漲幅。原因可能是灣區房屋價值已高,加上疫情期間,當地買房人士將範圍移至灣區之外地區,以尋求更多空間與更好價格,也就是經濟學家所謂的「甜甜圈效應」(the doughnut effect)現象。
灣區房價約於2012年開始穩定爬升,並於2007-2009年經濟衰退之後,房價下跌幾年。但是,過去兩年,即使是在特別昂貴的都會區,由於全國性的房屋庫存短缺,灣區房市待售房屋短缺情況更為嚴重,導致買房成本增高。「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 )2022年2月報告發現,在舊金山與聖荷西,每1206戶收入約為中等收入的家庭,在他們可負擔的價位範圍內,只有一間房屋在市場上出售。
低庫存加上在疫情期間,人們花更多時間在家中、買房需求增加,都驅動灣區房市瘋狂競標戰,但也導致許多家庭、甚至是一些較富裕家庭,離開灣區而遷往鄰近地區如酒鄉納帕與太浩湖地區,卻加劇當地買房競購戰,引起當地長期居民憤怒。
舊金山與聖荷西都會區房價於過去一年分別上漲20%與25%,短時間內大幅增長。漲勢與美國房市整體漲幅21%相符,僅低於部分主要大都會區,例如德州奧斯汀,當地房價上漲38%。
郊區房價漲勢在灣區明顯可見。舊金山房價僅增長13%,鄰近城鎮例如布利桑納(Pleasanton)、聖拉蒙(San Ramon)房價分別上漲29%與30%。舊金山房地產經紀人艾斯卡蘭特(Ronnie Escalante)表示,人們重視地點,也重視生活品質。
不過,有部分跡象顯示,房價上漲速度正在放緩,部分原因市因為聯儲局貸款利率上升以因應通膨。但是,專家認為,目前房市需求相當高、庫存低,這些因素都不太可能導致房價下跌。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