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中國企業不出海 就可能出局
中國全國人大廣東省代表團7日上午舉行團組會議,會議上聚焦產業轉型升級與人才培育等問題。其中,人大代表、TCL董事長李東生在會上表示,全球化是中國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製造業產出占全球的比重已超過30%,也到了國內市場是無法消納的階段,「企業不出海就可能出局」。
李東生指出,要主動布局全球產業鏈,參與全球經濟循環和市場競爭。當前全球產業鏈格局加速重構,要以全球化經營打破貿易壁壘,通過做大全球業務,帶動國內核心器件材料裝備出口。
「新質生產力」成為本屆中國全國兩會關鍵字之一,參與兩會的各地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特別是中國企業家在期間分別對該概念的理解進行闡述,並列出呼應該概念的行動。
李東生認為,新質生產力是高質量發展的要素提升和能力組合。針對新質生產力的落實要從通過產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驅動,新型工業化和全球化發展四方面來實現。而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是中國製造業應對全球競爭的關鍵。
李東生稱,近年中國不斷加大科技創新投入,躋身創新型國家行列,但中國在基礎材料、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及工業軟體等領域仍有較大的差距。他認為,中國企業必須強化制度創新能力,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搶占先機。
人大代表、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此前透過《貝殼財經》表示,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它是以科技創新為主導、實現關鍵性顛覆性技術突破而產生的生產力,是對傳統生產力的超越。簡單來說,它的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
馮興亞在7日廣東團組會議上則從自身汽車產業出發,進一步指出要如何落實新質生產力,他認為有三方面:一是加快汽車產業轉型升級,電動車成為樹立新職生產力的典範;二是扎實推進科技自立自強;三是大力培育人才,夯實新質生產力。
對於電動車未來,馮興亞提兩點建議:一是健全汽車智慧駕駛的政策和相關法律,應該明確及其駕駛人定義,解決智慧駕駛法律責任等有關問題;二是要加快推動新能源建設與電網融合互動,集中攻克技術難題,加快制定相關的標準。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