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車企 反攻新能源車 紛推出全新高端品牌 拚「彎道超車」
中國造車新勢力自登場後,快速的在新能源方面超越了傳統車企,不過如今汽車市場的格局可能會再次反轉,傳統車企表現出了對造車新勢力「彎道超車」,透過推出新品牌,與股份制改革或增資方式,對當前步伐放緩的「蔚小理」展開大反攻。
經濟觀察網報導,在中國汽車行業,有兩股勢力長期存在,相互角力。一是有較長歷史累積,豐厚資金的傳統汽車企業,以一汽、東風、上汽、長安、廣汽、吉利、比亞迪、長城等為代表,是汽車界的老資歷。
另一類則是從2014開始湧現的新造車企業,以「蔚小理」為代表,是汽車行業的新能源汽車新秀。
「蔚小理」的衰弱表現在銷量和資本市場兩方面,以8月的銷量為例,被稱「造車新勢力三巨頭」的蔚來、小鵬和理想無一出現在月銷量前三中,其中小鵬和理想交付量均未過萬輛,其中理想僅交付4571輛。
「蔚小理」近三個月在美股市場的市值就累計蒸發超過人民幣3000億元(約423.2億美元),此外虧損不斷擴大也稀釋了投資者的信心。
另一邊,傳統車企的新能源品牌則開始嶄露頭角,在8月的榜單中,賽力斯和華為聯合推出的ATIO問界,實現了首次破萬,月銷量達到1萬45輛,創境內新能源汽車品牌單月交付破萬最快的紀錄。
吉利的極氪8月銷量突破7000輛大關,來自東風的嵐圖汽車和上汽的智己汽車也均進入銷量前十榜單,打破了之前的固有格局。
傳統車企展開一輪「反制」,手段是甩掉原有品牌包袱,推出全新的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目前中國五大國有車企集團包括一汽、上汽、東風、北汽、長安,都已推出各自的高階新能源品牌。
民營車企吉利、比亞迪、長城、奇瑞等民營車企龍頭,也都攜新高階品牌入局,或者預告了新品牌面世時間。而從最新的市場銷量數據可以看出,傳統車企已展現出反超的苗頭。
另一方面,傳統車企的新能源品牌也在追求體制機制創新,同時不斷借助資本的力量發展,其中廣汽埃安於9月宣布完成股份制改革,將擇機上市。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