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4月汽車產銷量 衰退逾4成

今年第一季,中國各地接連傳出本土新冠疫情,其中情況最嚴重的吉林、上海更是中國的汽車產業重鎮。根據中國「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簡稱「乘聯會」)統計,今年4月,中國狹義乘用車市場生產96.9萬輛,年比大減41.1%;銷售汽車94.6萬輛,降幅更達43.0%。
乘聯會因此呼籲官方,推出「結婚購車免稅」、發放消費券等直接促消費的政策。
乘聯會10日發布的報告指出,受疫情影響進口零部件短缺,涉及長三角地區的國產零部件體系供應商無法及時供貨,有的甚至完全停工、停運,加上物流效率降低和運輸時長不可控,導致生產不暢問題突出。
報告稱,4月上海地區五家主力車企生產比3月下降75%,長春地區合資主力車企生產下降54%,其他地區總體下降38%,上海地區零部件體系的全國輻射效應凸顯。
此外,由於4月新冠疫情在各地都有散發擴散,共有29個省在4月報告有確診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上海、吉林、山東、廣東、河北等地的經銷商4S店客戶進店和成交也都受到影響。
乘聯會的統計顯示,今年1至4月累計零售595.7萬輛汽車,和去年同期相比衰退11.9%,約減少80萬輛汽車的銷售,其中4月年比就減少57萬輛。
報告稱,目前看,今年前四個月,全國乘用車零售市場損失很大。考慮到汽車及其關聯產業對GDP的貢獻價值和從業人員規模,有必要加大力度促進消費。
乘聯會因此呼籲官方,推出「結婚購車免稅」、發消費券等直接促消費的政策,以及購車抵扣個人所得稅等政策,以調動消費者購車熱情,實現拉動消費的可持續增長。
展望5月,乘聯會指出,5月全月工作日有20天,較去年5月多一天。由於五一假期和疫情干擾下的4月提早休假,增多5月工作日數,有利於5月產銷增量。但由於疫情和烏克蘭危機導致風險與挑戰超預期增多,中國正面臨「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等新的挑戰,車市供需兩端也面臨持續嚴峻挑戰。
從供給端看,3月PPI年比上漲8.3%,前期鎳礦價格波動的損失超預期,加上鋰礦漲價,個別地區運輸效率降低和運輸成本上漲,車廠成本已明顯上漲。
從需求端看,隨著中概股和股市下跌,部分服務行業低迷,疫情下民眾收入減少,車市消費購買力受損,近期購車意願下降。
報告指出,目前本土疫情高點已過,復工復產循序漸進,支持政策加速落地,3、4月延遲的消費需求應該會有一定的釋放,有利於5月的零售逐步恢復。
5月第一周訂單和交車雖較4月有明顯改善,但比起去年同期跌幅仍逾30%,且北京、鄭州等地疫情加劇,乘聯會因此預期,5月中國汽車銷量年比估計仍會出現較大的負增長。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