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廠:中芯擴產比預期少40% 不須大驚小怪
中芯國際宣布將在深圳擴產28奈米製程,最快2022年每月新增4萬片產能。台灣半導體業者認為,中芯此次擴產比原本預期少40%,不須特別大驚小怪,整體產業維持健康秩序,台廠持續在成熟製程與先進製程強化自身能力,確保交貨品質、維持客戶夥伴合作的商譽。
中芯是3月12日和深圳官方簽約,由中芯和深圳官方出資合計23.5億美元擴建12吋晶圓成熟製程產能。在先前的投資人電話會議上,中芯已預告今年會有新增月產4萬片相關擴產計畫。
不過,中芯本次擴產,較2020年釋出的計畫減少並放緩。中芯原本規畫每月增加7萬片產能,目前看來已下修至每月4萬片,新增產能開出時間也與原先預期延後一年,直到2022年才會量產。
由於美國出口管制本身未限縮中芯取得DUV設備,而是限制中心取得7奈米以上先進製程的重要EUV設備,不過如今中芯因DUV設備交期延後,連成熟製程擴產都比預期慢。
業界觀察,按照相關擴產計畫與DUV設備取得推算,中芯在成熟製程的市占率仍遠低於台廠,台廠持續強化自身技術、跨國布局與長期規畫能力,同時以ESG永續企業經營原則將可維持領先。
統計顯示,聯電去年在全球28奈米製程市占達13%,居第一,台積電則主攻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在先進製程市占率也居第一。
集邦科技(TrendForce)旗下半導體研究處數據顯示,今年第1季全球晶圓代工業市占前三大廠依序為台積電、三星、聯電。中芯市占率還低於格芯,僅5%。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