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花50」、「包包背三年」兜裡沒錢的年輕人走向「精緻省」
中國年輕人愈來愈追求消費的性價比。他們在有限的收入下,轉而追求「精緻省」,愈懂省錢,反而愈過得精緻。他們為省房租而走進養老院,卻也從陪伴中獲取了「情緒價值」。
過去,他們是最會花錢的一群人,如今,他們是最會省錢的一群人。經濟復甦緩慢,讓中國的年輕人不得不從花式炫富的「凡爾賽文學」中掙脫,開始宣揚炫省的「省學」。他們充分發揚「摳門精神」,掌握了各種技術性的省錢方法,極盡節省之能事,妥妥過成了「外表光鮮亮麗,實則兜裡沒錢」的「新生活」。有人說,「省學」反而治好了他們的花錢焦慮。
我需要 它才值得買
「除了省,還追求精緻」是這些年輕人實踐「省學」的主要方式之一。每日人物社報導,精緻省錢背後,傳達一種理性消費的觀念——因為我需要,所以它值得買。省下來的錢被用於體驗性消費,他們看重事物的內在本質,享受效用、健康、愉悅、有品質。以今(2023)年雙11為例,社交媒體上,曬購物車的人數少了,許多人漸漸從「炫富」變成了「炫省」。
32歲的李非非循著一份「窮鬼攻略」,花33塊(人民幣,下同)買到3.7kg貓砂。「我600塊花了15天」「我一周只花50」「我的包19.8背了三年」「我這個藍包9塊9」快手達人丁鄭美子一人分飾多角進行摳摳搜搜的反向攀比:一瓶3塊的茉莉清茶,可以變成3種不同口味的奶茶。不用包的情況下,可以直接拎著塑料袋出門。
延遲付 更容易透支
還有一種極致的省錢——假裝自己沒花錢。有網友分享開通淘寶的88VIP後,利用花唄分期免息達到「今年收貨、明年付款」。只要將還款日調整到每月25號,收到雙11的貨物後,可以分三次慢慢還款,不僅沒有利息,還可以一直拖延到明年2月底再自動扣款,享受「似乎沒有付錢」的幻覺。
曾經,雙11還是26歲的葉梓柳一年一度的「吃土」大會,她依靠信用卡為自己的超額花銷「延遲」買單,直到支出開始填不滿消費的額度,才發現錢包已經完全被透支了。像葉梓柳一樣,許多年輕人,也因為無止境地買那些遠超消費能力的商品,過上了精緻但窮困的「精緻窮」生活。
李非非曾在廣東一家私人博物館做學術編輯,沉迷在「享樂狀態」中的他,2019年花15000元去大西北環遊一個月,回來後突然意識到,超額消費讓他「就要扛不住了」,他開始減少大吃大喝的頻率,才把支出降了下來。李非非也看清了幻覺中的那個現實:碩士畢業後,沒有一件工作超過一年,一直靠消費來麻痺的自己。
掌控生活 擺脫花錢焦慮
現在,不僅是李非非在消費上變得克制,整個社交媒體上都開始倡導一種節儉主義。年輕人花錢變得更加清醒。從「精緻窮」到「精緻省」,就是在保證性價比和追求消費體驗的基礎上,降低消費成本和物質欲望。僅僅只是不會再在沒必要的地方花錢,但也並不會降低對生活質量的追求。
報導指出,精緻省錢通過強化對生活的掌控感,還成為一種緩解焦慮的辦法。多次換工作後,李非非目前在一家軟件開發公司當行政人員。以前他依賴放肆買和沉迷switch遊戲來轉移工作上的情緒,現在,購物和遊戲都是平靜的,不會再因商家製造焦慮的內容衝動下單。
快手達人星然拍攝了一段主題小短劇——在辦公室,她剛被女同事嘲笑「愛用便宜貨」,就和男友宣布他們靠省吃儉用買下了房,宣揚「東西真實的價值不是價格,而是這件物品能不能滿足需求。」
葉梓柳最終蹲到了平台520元的紅包,買到了心儀的Apple Watch。她意識到,比起糾結手表的價格和功能,更重要的是自己是不是真的有早睡早起和鍛鍊。葉梓柳又加了好幾個薅羊毛社群,冷峻地刷過那些推薦的低價好貨,深吸一口氣,「我還不需要」。(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