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黃仁勳:美還要十幾年才能晶片獨立 重申為中開發合規產品

36年前返陸找初戀 台老兵「身不由己文」惹哭全網

脫口秀中國審查的幽默紅線 踩不得?

脫口秀大會掀起民眾觀賞脫口秀的風氣。(取材自微博)
脫口秀大會掀起民眾觀賞脫口秀的風氣。(取材自微博)

脫口秀被認為是一種冒犯的藝術,然而,在中國的環境中,這種「以下犯上」的風格似乎有些水土不服。面對「作風優良,能打勝仗」八個字所帶來的譴責與重罰,脫口秀行業集體噤聲。如何在引人發笑和危險紅線間穩住平衡,經過層層審查,脫口秀也許將不再好笑。

今年30歲的Iris(化名)住在上海,是一位室內設計師。和其他居住在這座城市的2500萬居民一樣,她也經歷了2022年那場長達65天的新冠封城

BBC中文網報導,在居家期間Iris沒有怎麼挨餓,除了研究食譜,線上脫口秀成了她為數不多的連接外面世界的窗口之一。「脫口秀就像麻藥,它是不可以被取代的東西。」Iris說。

★不可說 封城是禁忌

「我能感覺到大家都想講講自己封城期間的感受,多好的素材啊,但是大家都知道,這個不能講。」騰訊「脫口秀大會」第五季的錄製恰逢上海封城結束。在當前的政治環境下,中國脫口秀的創作題材一直受到常態化的審查。

脫口秀被認為是「冒犯的藝術」。這裡的冒犯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冒犯,而是指演員在輸出觀點的過程中,刺激到觀眾的價值觀,不同觀點的碰撞觸發新的思考和視角。在Iris看來,脫口秀好笑只能算是及格線,更不是為了冒犯而存在,應該獲得舞台上短暫的豁免權。

Iris認為,這才是脫口秀吸引人的地方——冒犯產生的一種默契和情緒共振。但共振中所涉及的政治和社會敏感議題,恰恰是當下中國社會的紅線。

日前,笑果文化一場脫口秀演出結束後,微博有網友發文稱,脫口秀演員李昊石所講的段子中提到,在山上看見兩隻追松鼠的野狗,讓他想起八個字——「作風優良,能打勝仗」。這個梗侮辱了人民子弟兵。

「作風優良,能打勝仗」這句口號,一直被當局用來形容中國軍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3年11月在18屆三中全會上提出: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是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

事件發酵後,有網友曬出了中國1956年攝製的電影「上甘嶺」中的橋段,「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槍林彈雨的緊張氣氛下抓捕松鼠作樂」,暗示這和李昊石段子中描述的場景相似。

吐槽大會裡,來賓與脫口秀演員時常脣槍舌劍。圖為主持人張紹剛(左)、李誕。(取材自...
吐槽大會裡,來賓與脫口秀演員時常脣槍舌劍。圖為主持人張紹剛(左)、李誕。(取材自微博)

★下犯上 似水土不服

對此,李昊石迅速在微博上道歉,稱自己在演出中使用了非常不恰當的比喻;他所在的上海笑果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也很快發布道歉聲明,並無限期暫停所有演出活動。

北京市文旅局宣布,對笑果文化作出行政處罰, 警告、沒收違法所得132萬多元人民幣(約18.6美元),併罰款1335萬多元。依據是該公司行為違反了「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第25條、第26條。人民日報、新華社稱其嚴重侮辱解放軍。

李昊石呈現的這類脫口秀來源於美國的單口喜劇(stand-up comedian)。在美國,單口喜劇通常是由一位喜劇演員配上一支麥克風,在劇場或具樂部中表演段子;而脫口秀就有些類似所謂的談話節目,通常會由一位主持人與來賓一同圍繞特定話題展開討論。

報導指出,中國舞台上如今的很多脫口秀節目,嚴格意義上講實際的表演形式是單口喜劇。

美國白宮記者協會晚宴的傳統始於1921年。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每年的晚宴都會有一位喜劇演員的脫口秀調侃總統和媒體。美國亞裔脫口秀演員黃西(Joe Wong)2010年受邀演出時,對時任美國副總統拜登說,「我讀過你的自傳,今天見到你了,我覺得自傳比本人好很多」。

脫口秀從來都不是一種四平八穩的藝術表現形式。但這種「以下犯上」的風格,在中國的環境下似乎有點水土不服。

★被禁錮 不允許挑戰

25歲的Lan D(化名)是湖北人,2019年本科畢業後,她一個人到愛爾蘭攻讀研究生學位。今年是她疫情三年後第一次回家。她原本計畫去上海看笑果的線下演出。

在Lan D大二的時候,她負責組織學校的演講比賽,其中一個議題是關於2017年發生在北京紅黃藍幼兒園的虐童事件。雖然只得到最後一名,但這是Lan D認為最有社會價值的節目之一。演出結束後,團委書記把她叫到身邊說,「你們都沒有審過演講稿嗎?怎麼可以講這個?」 Lan D反問:「這個演講比賽的主題不是叫為時代發聲嗎?」

「中國大部分人的思想可以說被禁錮了,或者說是已經懶得去思考,往哪個方向走。」這是Lan D回中國之後最大的感觸,「大家都在講一些不痛不癢的話題,只要和政府、黨扯上關係的,就是不允許挑戰的,只是沒有明說而已。」

金星犀利的脫口秀令觀眾印象深刻。(取材自微博)
金星犀利的脫口秀令觀眾印象深刻。(取材自微博)

●夾縫中試探紅線 打出政治擦邊球

報導說,彼時,中國的脫口秀雖然還沒有「行業」一說。但在藝術表現形式上,早已有了結合社會議題針砭時弊的一系列節目。

1996年,中國主持人崔永元主持的「實話實說」,被認為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脫口秀節目。節目會對中國社會議題展開討論、邀請嘉賓與觀眾互動。2009年,「實話實說」遭遇停播,理由是收視率欠佳。但在豆瓣裡的節目評分高達8.2(滿分為10),一則被點讚最多的留言寫道:「一個睡不著的人,容易對著睡著的世界說幾句風涼話。」

中國對言論的審查制度似乎已從新聞報導領域滲透到將社會熱點問題融入段子的脫口秀。從「實話實說」,再到周立波的「壹周.立波秀」、金星的「金星秀」、笑果文化的「吐槽大會」和「脫口秀大會」。

中國的脫口秀創作題材受限,卻激發了創作者的潛力去挖掘更多元化的內容,在夾縫中試探著「紅線」,有的金句甚至成為熱點話題。

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在李昊石事件後,開啟了脫口秀行業的自我審查。(取材自微博)
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在李昊石事件後,開啟了脫口秀行業的自我審查。(取材自微博)

「他明明為什麼看起來那麼普通,但是他卻可以那麼自信?」脫口秀演員楊笠對中國男性自尊心的試探引起了激烈的網路辯論,隨之衍生出的詞彙「普信男」(普通而又自信)被網友指製造性別對立;雙胞胎顏怡、顏悅在台上吐槽相親催婚,直指婚姻家庭相關的社會議題:「我們身邊就總有些人特別煩人,自己結婚了就開始催別人結婚,搞得我覺得婚姻這個組織,特別神祕,一進去了就得發展下線。」龐博用段子中提到的蔬菜盲盒,講述了自己在上海封城期間的生活,暗指隔離期間因為不能出門購買物資,只能吃到社區送來的菜。

每一季的「脫口秀大會」打出一個個驚險的政治擦邊球後,比賽中關於中國的生育、就業、性別平等、女性權益等社會熱點的話題往往都會衝上微博熱搜榜。

BBC中文網提到,在李昊石事件之前,脫口秀正在成為中國年輕人熱愛的新娛樂方式。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的「2021全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2021年脫口秀市場商業演出達1.85萬場,票房收入3.91億元,比2019年增長逾50%。2022年在專業劇場舉辦的大中型脫口秀演出場次與上年相比略有上升。

2022年的白紙抗議發生後,笑果的脫口秀演員孟川2022年11月27日在微博寫下:「希望我的軟肋能成為南傳孩子們那樣的硬骨頭。」南京傳媒學院被視為去年白紙運動抗爭首發地,之後孟川的微博處於禁言狀態至今。另一名脫口秀演員池子,在今年2月北美巡演中公開談論中國的防疫政策以及審查制度,很快他的信息遭到中國社交媒體和網路的封殺。

八個字事件引發了整個行業的寒蟬效應,中國脫口秀從業者也開啟了自我審查,多地文化監管部門已取消或延期了脫口秀的演出計畫。這顯示北京當局整頓文化娛樂市場的舉動日趨升級。有人甚至擔心,這場針對脫口秀的審查,會讓中國回到文革那個「不會笑的年代」。

封城 微博 北京

上一則

馬斯克到北京首晚吃啥?疑似菜單曝光 16道菜沒有烤鴨

下一則

浙江小學美術課本 印涉黃二維碼 家長吃驚 印刷廠:已回收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