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殖利率再度走高 股指平盤作收

「X你的」紐約市長亞當斯 在飛機上被女乘客狂罵

血不再濃於水? 青年「斷親」成了新常態?

網路發達,也導致了人際關係的疏離。圖為北京一地鐵車廂內的市民正在看手機。(中新社資料照片)
網路發達,也導致了人際關係的疏離。圖為北京一地鐵車廂內的市民正在看手機。(中新社資料照片)

曾幾何時,這屆年輕人越來越不愛走親戚,難忍八卦、催婚、催生,甚至沒有親戚的聯繫方式。有人批判這種現象,也有人認為不必苛責。無論如何,自我意識崛起的年輕人,正重新審視著他們眼中現代的人際關係。

近日,「為什麼這屆年輕人開始斷親了」的話題衝上微博熱搜,引起廣大網民熱議。事實上,「斷親」不是近日才有的現象,早在2022年,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胡小武發表的論文裡就提及「青年『斷親』」已成為一種社會常態,特別是「90後」、「00後」的群體。「走親」或「斷親」,年輕人徘徊在理性與感性之間,但願有血緣關係的親人不會變成陌生人。

所謂的「斷親」,指的是懶於、疏於、不屑於同二代以內的親戚互動和交往。談及 「斷親」為何突然流行以及背後的社會原因,華龍網引述西南大學心理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郭成表示,「歸根到底,『斷親』現象的出現是社會生活方式和價值觀改變的結果。」人口城市化、獨生子女成長經歷等都是導致年輕人「斷親」的重要因素。

網路發展 導致社交障礙

「城市化發展讓家族成員在地理位置上變得分散,失去了頻繁走動的條件。而作為獨生子女的成長經歷,也使這一代年輕人對親緣關係的需求度更低。」郭成說,此外,網路的發展也是出現「斷親」的原因之一。「社交媒體的發展讓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大大減少。而人是社會性動物,脫離現實社交自然導致社會情感學習的缺失和社會情感能力發展的缺失。」

內卷也會對年輕人的「斷親」行為產生影響。「後浪研究所」微信公眾號引述胡小武表示,年輕人缺乏有效的時間去走親戚,父母也會拉著他們捲入內卷的潮流當中。教育內卷導致他們無暇顧及親戚之間的來往和見面。對剛進入職場的那些年輕人來說,職場內卷還導致他們每天都996,幾乎沒有時間去顧及工作之外或者職場競爭之外的那些社會關係。

而對於有媒體稱「斷親」行為有很多發生在女孩子身上,胡小武認同並表示,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男性是作為一個家庭親緣延續的核心角色,在某些重男輕女的觀念下,女性的次要角色就會變得固化,「斷親」的心理和行為都有可能會強於男性。

但胡小武也表示,社會資本網路中,親人關係體系還是首屬群體,所以經營好了親緣關係的年輕人,他的事業成功、家庭生活幸福的概率,客觀上是一定會更高的。舉例來說,很多年輕人找保母或親戚帶孩子,信任感是完全不一樣的。由此來說,「斷親」不是一個社會問題,而是社會現象,隨著二孩三孩政策,乃至年輕人成家立業,他對於親緣關係的看法一定會改變。

有人感慨,這屆年輕人似乎越來越不愛「走親戚」。示意圖。(取材自澎湃新聞)
有人感慨,這屆年輕人似乎越來越不愛「走親戚」。示意圖。(取材自澎湃新聞)

城市發展 近鄰重於血脈

光明日報評論年輕人的「斷親」現象指出,的確,以血緣為紐帶的親情關係,在當代社會有逐漸淡化的趨勢。不過,與其說是年輕人變了,不如說是社會發生了改變,然後在這種改變的基礎之上,很多年輕人的心態和認知都做出了相應的調整。

在過往幾千年的農耕時代,人們一開始是一個或幾個親近的部族組成一個部落,在一片較為固定的土地上生息繁衍,面對天災人禍,只有親近關係的人群相互扶持幫助,才能使生活平穩。即使到了近現代,這類原始的親緣生存體系依然留有痕跡,尤其是在鄉村。

當下不同的是,中國已經迎來了一個流動的時代,村子裡的青壯年常年在外打工、做生意、求學,他們有的已經扎根不同的城市,有的一年也就春節回老家幾天。這就不可避免地擊碎了傳統的親緣社交體系。當「血脈」不再是差序格局中最重要的一環,年輕人把曾經父輩們寄託在血緣關係中的安全感與信任放在了同學、朋友、同事甚至陌生網友為主體的新社交體系。

這種趨勢具有一種不可抗拒性。而從新聞報導裡的案例來看,那些決然「斷親」的年輕人,大都有一個糟糕的家庭,或者是家庭不完整、不和諧,他們從這樣的親緣關係中得不到正向的情感關係和實際價值,因此做出斷捨離的抉擇,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也有更多的家庭關係並沒有那麼糟糕,親緣關係疏遠的過程必然是漫長和複雜的,會長期呈現出多元化共存的現象。

郭成認為,在個體的社會性發展中,親情關係是重要的社會支持系統,可以幫助個體抵禦外界的消極影響,在良性的親情關係裡,個人可以獲得支持和社會價值感。「自我意識和獨立本身都是一種進步,但過度封閉自我,也不利於個人健康成長。」建議年輕人在處理親緣關係時,要充分意識到親情對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護作用,做到多寬容、多接納、能共情。

城市化發展讓家族成員在地理位置上變得分散,失去了頻繁走動的條件。圖為深圳市區空景...
城市化發展讓家族成員在地理位置上變得分散,失去了頻繁走動的條件。圖為深圳市區空景。(中新社)

捍衛隱私vs無責任心 走親戚成兩難

「斷親」在部分年輕人當中似乎已是常態。年輕人以及作為走親戚主力軍的長輩們,又是如何看待「斷親」的?

華龍網報導,在大部分人的觀念裡,「斷親」者跟親戚的關係或許是劍拔弩張的,其實不然,今年23歲的戚先生就與親戚相處融洽,在大家眼裡他是個健談、幽默的人。但他還是萌生了「斷親」的想法。「歸根到底就是沒有共同話題,相處起來很尷尬。」他說。

戚先生來自廣東珠海的一個大家族,親緣關係緊密,在逢年過節免不了的家族聚會中,戚先生幾乎跟所有親戚都能聊上幾句,但他依然十分困擾。「和阿姨聊種菜、和當英語老師的表姐聊ChatGPT 對英語教學的影響、和在星巴克打工的表弟聊咖啡。硬聊都能聊,但聊起來很無聊。」為逃避這種被迫社交,戚先生坦言等成家或完全獨立後,會考慮不再與親戚過多往來。

來自湖北孝感的小徐也是個堅定的「斷親」派,在她眼裡,「斷親」是對個人邊界的絕對捍衛。她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理想、舒適的社交距離,而大多數親戚則恰好缺乏社交的「邊界感」。

面試式」社交 讓人疲累

「讀書的問你成績、績點,畢業了就問你工作、工資,個人隱私不應該拿出來供人討論。」每次家族聚會,這種「面試式」的社交都讓小徐疲於應對。「朋友能自己選,但親戚沒得選,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遠離他們。」關於未來,小徐理想的生活狀態是當個「二次元宅」,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玩遊戲,偶爾與朋友們小聚。

老凌來自重慶渝北,今年59歲,是個狂熱的「走親戚」愛好者和家族聚會的組織者。在老凌的記憶裡,兒時生活物資匱乏,今天煮飯缺一碗米、明天趕場缺兩塊錢是家常便飯,全靠家族成員們相互扶持才度過難關。

2018年,老凌在外地生了病,妹妹、妹夫知道後趕緊打來電話關心,跟隨問候一起來的是幾千塊錢醫藥費。後來,妹妹的女兒結婚,老凌不遠千里趕回去,並送上了一個大大的紅包。

「現在日子越過越好,親戚們天各一方,聯繫也少了,我孫子都認不得幾個親戚,自然也不親近他們。我能理解年輕人不願意走親戚的心情,但我不贊同「斷親」,還是希望不要斷了親情羈絆。」老凌說。

年輕人出外工作,年夜飯成為許多家庭團圓的唯一機會。示意圖。(新華社)
年輕人出外工作,年夜飯成為許多家庭團圓的唯一機會。示意圖。(新華社)

過慣好日子 挨批冷淡無情

47歲的傅永發現居浙江,祖籍江西,逢年過節或親戚家有喜事發生,他都要攜妻兒老小自駕趕回老家參加。「都是血緣親情,人不走不親,而且老不走動,也會讓親戚覺得我瞧不起他。」對於「斷親」的年輕人,傅永發難以認同。「現在的年輕人對親情很冷淡,歸根到底還是習慣了過好日子,所以沒有家族榮譽感,也沒有老一輩的責任心。」

「親戚都是越走越親的,你不跟人家相處,又怎麼有共同話題呢?」47歲的葉女士來自福建福州,也是堅定的「走親戚」派。她認為,大家平時忙於工作和家庭,頻繁走動的親戚本身就少,年輕人應該多跟親戚來往,否則為數不多的親緣關係也會變得淡薄。

隱私 面試 星巴克

上一則

中國首位染疫明星 「浪姐」金莎確診 工作人員證實

下一則

江西大火39死多為學生 地下一樓冷庫施工起火釀禍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