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習正在備戰」記者、前白宮顧問:世界應認真看待

會晤宋濤再提九二共識 馬英九:兩岸只能透過談來解決問題

中國年輕人 為何假裝上班

對許多仍具傳統觀念的父母來說,子女工作穩定才是王道。圖為一名女子在北京街頭騎自行車。(歐新社)
對許多仍具傳統觀念的父母來說,子女工作穩定才是王道。圖為一名女子在北京街頭騎自行車。(歐新社)

當有的年輕人也開始選擇假裝上班,「家人」通常是他們做出這個決定的主要因素。而年輕人上網愛用「爹味發言」,在找樂子中,也逐漸理解了父母。表面上看似各不相同的故事,實則都是家人對彼此的愛護。

電視劇「小歡喜」中有這樣一幕:方圓失業,為了不被孩子發現,每天假裝上班,在商場、超市等公共場所遊走,一待就是一天。這和中國現今不少年輕人失業後的境況十分相似。當電視劇照進入了現實,假裝上班不再只是中年人專屬,對這些年輕人來說,背後不只是無奈,還有對自我實現的渴求。

突然無業 怕家人擔心

中國青年報報導,這些「假裝上班」的年輕人考量的因素大都是「怕家人擔心」、「父母不支持」、「不想讓爸媽失望」等等。90後姑娘許璐也是這麼想的。在家人的眼中,她7點起床,上班、下班、睡覺;但9點起床,快到中午才吃完早飯,學習英語、準備面試、跟朋友閒聊,才是她真實的一天。

許璐的這種狀態已持續一周。一個星期前,她從一名軟件行業的大廠員工變成無業人員。她沒敢把這個消息告訴家人,原因很簡單:「怕父母擔心」。所幸,丈夫的工資可以維持二人開銷以及房貸、車貸,「只是存錢的速度變慢了」。

中國2022年高校畢業人數創新高,青年人就業壓力大。(中新社)
中國2022年高校畢業人數創新高,青年人就業壓力大。(中新社)

來自四川農村的朱輝剛畢業時來北京參加了一個酒店培訓三個月,實習半年至一年的項目,但一年後發現原本承諾的工資無法兌現,辭職離開。實習工資很低,讓他辭職後只能去網吧過夜,三餐也從葷菜變成「素食專業戶」,但他仍沒和父母說起自己的窘況,「他們離得遠,幫不上忙,何必讓他們擔心?」

教育部數據顯示,2022年高校畢業生有1076萬人,同比增長167萬,畢業人數創新高。國家統計局數據雖顯示二季度就業形勢呈現改善趨勢,但年輕人就業壓力仍然較大。而個人特質也促成了「假裝上班」的主觀要素。

自由職業 按時上下班

在設計師孟依依看來,自己不算「假裝上班」,因為她從公司辭職後一直在兼職,她稱自己是「自由職業者」。但在他人尤其父母的眼中,自由職業就是沒工作。三個月前主動辭職的她,為了不被同住的父母發現,堅持每天按時出門「上班」和「下班」,圖書館、咖啡店,甚至公園都成了她的辦公地點。

孟依依從小就是別人眼中的乖乖女,和父母沒有祕密。她的第一份工作加班多,工資低,同事之間勾心鬥角,她不堪其擾,半年後裸辭。沒想到爸媽不理解她的選擇,責備她「吃不了苦」。孟依依這才明白,在父母的眼中,工作穩定才是王道,也因此這次決定不告訴父母辭職的消息,裝出在上班的樣子。

中國就業情勢嚴峻,牽動許多年輕人的未來。圖為一名男子在北京的火車上睡覺。(歐新社...
中國就業情勢嚴峻,牽動許多年輕人的未來。圖為一名男子在北京的火車上睡覺。(歐新社)

自我承擔 須調整心態

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工商與人力資源管理系教師來半分表示,如果子女從小到大的決策過程中,父母經常干涉,很難接受子女不同的觀點,這時年輕人會傾向於不將工作狀況告知父母,而是自己解決。而對於職業轉換,來半分認為,「一些觀點較為傳統,特別是經歷過下崗潮的父母,可能對工作的安穩和保障更為看重」。

來半分認為,工作變動是否應該告訴父母,與家庭氛圍,父母的性格脾氣、父母和子女在重大決策上的相處模式等多方面因素有關。此外,父母年紀、身體狀況等客觀情況也應考慮在內。「年輕人如果可以獨自承擔壓力,也可以不把壓力轉嫁到老人身上」。

那麼假裝上班期間,年輕人應怎樣度過呢?面對心理壓力,來半分表示,要行動起來,讓自己的行動落實在提升職業轉化的策略上,「行動才能保證良好的心態」。同時,要重視自己的社會支持系統,即個人在自己的社會關係網絡中所能獲得的、來自他人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和支援,從而構建一套系統性的個人職業決策方案,尋找自我提升的路徑。(應受訪者要求,許璐、孟依依為化名)

爹味發言 「找樂子中逐漸理解爸媽」

因失業而「假裝上班」的年輕人選擇暫時不與父母分享心思,但在以用戶年輕化、潮流化為特色的「小紅書」上,一群年輕人換上無濾鏡,無美顏,頗有原生態特色的中老年自拍,藉由扮演父母,彼此交流、閒談子女,這種「爹味發言」的「養生式」社交,讓小紅書一夜變成了「老紅書」,年輕人也在找樂子中逐漸理解了父母。

極目新聞報導,在小紅書上搜索「AAA」、「爹味發言」、「爹味」等標籤,已有近百萬的瀏覽熱度和近萬篇帖子,年輕人們扮演成想像中的成熟人士,說著自成一體的「爹味語言」,玩得不亦樂乎。

「AAA家族」究竟是怎麼聚在一起的,已不可考,據說是2022年8月9日,一位女性網友為鼓足勇氣跟網購商家維權,故意將自己的頭像和語氣改成中年男性,讓自己顯得更有「爹味」,結果維權異常順利,於是,「爹味發言」一炮而紅。

而在模仿「精細化」的進程中,年輕人們發現,不同於自己這一代人均三個「小號」的拘謹和保留,「爹味」的精髓在於,哪怕在互聯網上,也要活得赤誠坦蕩。而在自己的微信名前面加上「AAA」,是為了能顯示在微信好友列表、平台搜索列表的前排,讓親朋好友多多幫襯。

不內卷躺平 實名衝浪

AAA家族的詞條可謂「三百六十行」都有。很多年輕人的首頁和推薦,一夜之間全是建材批發、水果直銷、珠寶鑑定等充滿「社會」氣息行業的好友。最常見的開場白是:「聽我家女兒/兒子說這個很好玩,老年人也來趕一把潮流……」,透過「角色扮演」,他們表達著對上一代的觀察和思考。

為什麼年輕人要模仿中老年人?幾個年齡平均都在95後的網友的回答都是:玩個梗唄,覺得好玩。也有很多年輕人趁機想「吐槽」一下爸媽對自己的不理解,模仿爹媽的語氣,抱怨自己的孩子「沉迷於看漫畫」、「喜歡奇裝異服」、「不找對象」等等,而其他網友也會模仿「老哥」、「老姐妹」的語氣開導和勸慰,勸其「多理解年輕人」、「兒孫自有兒孫福」。

報導指出,由此不難看出,通過模仿父母,「後浪們」品出了嘮叨和管教背後的關愛,感受著父母的擔憂和迷惘,也期盼著代際交流能更加平等順暢。年輕的心靈湧上了不拐彎抹角,不過度解讀,不陰陽怪氣的舒適感。

不內卷,不躺平,不猜疑,不遮掩,實名衝浪,真誠發言的「AAA一代」,讓年輕人窺見了「縱觀世界風雲,坐看雲卷雲舒」的淡然與從容。

「這其實就是年輕人自己給自己個樂子,他們面臨很多困難,但是又不想真的『躺平』,於是用這一方式調侃完生活中的無奈,再繼續自己的奮鬥。」武漢工程大學副教授,深諳社交媒體生態的網路營銷專家「秋葉大叔」說。

社交平台的「AAA爹味語言」充滿市井氣息。(取材自極目新聞)
社交平台的「AAA爹味語言」充滿市井氣息。(取材自極目新聞)

小紅書 微信 就業

上一則

為了去人類化「熊貓人」餵食 網驚:國寶不怕嗎?

下一則

河南汝州抓「怪魚」 抽乾湖水一場空 白忙1個月 專家說必須做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