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風沙、高溫、缺水拚博 環沙漠和若鐵路如何煉成?

這條鐵路是如何「煉」成的?「三萬步、十斤汗,抱著水壺滿場轉;深一腳、淺一腳,踩著沙子現場跑。」是建設團隊的工作日常。
2022年6月16日上午10時53分,位於新疆南部的和田站,一列滿載乘客的火車緩緩駛出,一路向東,宣告從和田到若羌的「和若鐵路」正式通車。和若鐵路與格庫鐵路、南疆鐵路「牽手」,意味著環塔克拉瑪干沙漠鐵路線正式形成閉環,這也是世界上首條環沙漠鐵路線,長達2712公里,具有重要的政治、經濟與戰略意義。
環塔克拉瑪干沙漠鐵路環線,是由和若鐵路與格爾木至庫爾勒鐵路若羌至庫爾勒段,南疆鐵路庫爾勒至喀什段、喀什至和田段共同構成,結束和田地區洛浦、策勒、于田、民豐等縣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等地不通火車的歷史,帶動沿線資源開發,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邊疆國防、助力鄉村振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據介紹,和若鐵路於2018年12月開工建設,西起新疆和田地區和田市,東至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全長825公里,設計時速120公里,為國家I級單線鐵路,預留電氣化條件。全線共設車站22座,其中和田、洛浦、策勒、玉泉鎮、于田、民豐、南屯、金山、且末、瓦石峽、若羌11座車站開辦客運業務,和田、策勒、于田、民豐、且末、若羌6座車站開辦客貨運業務。
耗時8年多勘察設計
新華社報導,和若鐵路動工前,是耗時8年多的勘察設計。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中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鐵路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有534公里分布在風沙區域,占線路總長65%,是一條典型的沙漠鐵路。風季也持續達7個月之久。如何防風固沙、有效解決風沙危害,成為影響和若鐵路建設的頭號難題。
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和若鐵路總設計師楊寶榮說,「勘察設計中,我們重點突出的是生態環保理念」,既兼顧路網的銜接和沿線經濟發展的要求,也致力於把對沿線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並且讓整個鐵路的投資和方案的可實施性達到最優。
「就在和田和若羌之間,我們研究了幾十條不同走向的設計方案,累積研究長度達上萬公里,最終確定了目前825公里的線路方案。」楊寶榮說,盡量繞避區域內嚴重風沙危害地段和生態脆弱敏感地帶。
開工建設以來,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組織參建單位根據沙漠地質特點,採取有力有效措施攻堅克難,確保了工程如期建成。針對沿線施工及混凝土養護嚴重缺水的實際,對434座橋墩採用墩身預製拼裝技術,提前在工廠完成預製構件加工,再到現場進行拼裝,有效克服缺水對建設進度的影響。
黑沙暴一來 幾天白幹了
工程期間,風沙始終是避不開、繞不過的課題。
「我們不怕冷不怕熱,就怕風沙,六級以上就不能施工了,黑沙暴一來,可能幾天都白幹了。」新疆和若鐵路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王盡忠表示,為了不耽誤工程進度,團隊一邊用詳盡的沙塵暴日記排開工期,一邊探索創新施工方式,最大限度減少風沙影響。
工程團隊採取「阻沙障+草方格」建設方式,用蘆葦、稻草等建立了高低結合的多層阻沙體系。每層阻沙障都留有適當空隙,防止過密形成「阻風牆」而難以抵擋強風。在阻沙障與草方格之間,種植了易於在沙漠生長的梭梭、紅柳、胡楊等植物,這些植物也將在鐵路兩側形成永久性防風固沙林帶。
在「生命禁區」培根固苗,還要保證幼苗較高的成活率,中國中鐵大橋局和若項目總工程師吳江林帶著技術人員總結形成「護、取、時、養」經驗做法,在幼苗選育、種植時節、灌溉養護等方面下足功夫。為擺脫戈壁灘鹽鹼地種植樹苗成活率低的困境,中鐵一局採取樹坑換土種植,樹苗種到哪兒,土壤就換到哪兒,和鹽鹼的增長速度賽跑,有效提高了植物成活率。
300公里綠色走廊防風沙
1000多個施工日夜裡,建設者在和若鐵路沿線共修建草方格近5000萬平方米,種植梭梭、紅柳、沙棘等灌木和喬木近1300萬株,林帶覆蓋面積超過11萬畝。這條長300公里的「綠色走廊」已成為防風沙的屏障。
針對部分區段風沙大、沙丘動態遷移容易掩埋線路的問題,和若鐵路採取「以橋代路」的設計方案,建成總長達49.7公里的過沙橋5座,讓風沙能夠從橋下穿過,大幅降低風沙對線路和列車運行的侵害威脅。
建過沙橋 降低風沙威脅
依木拉克特大橋是全線唯一一座全沙漠地形施工橋樑,也是全線最長的過沙橋。負責該大橋建設的中鐵十四局五公司副總經理張剛表示,受沙漠地形影響,物料運輸極為不便,兩個橋墩之間的單片梁重達150噸,汽車運輸無法實現,於是優化施工方案,採取架橋、鋪軌交替施工,通過已鋪設好的鐵路軌道將建材運輸到施工一線,既提升施工效率又保障運輸安全。
為了建好過沙橋,建設團隊還使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應用技術,改變以往現場澆築橋墩的做法。中國中鐵北京工程局和若鐵路項目總工程師王勃表示,採用裝配式橋墩,既解決沙漠缺水難題,也減輕風沙對施工影響。
在塔克拉瑪干沙漠修鐵路,建設團隊要面對沙塵暴的侵襲和施工材料、施工用水緊缺等各類挑戰。在這裡,稍微起風,便是漫天揚塵,所到之處,遮天蔽日,年浮塵天氣多達90天。每年5月至9月,正午最高溫度可達攝氏40度,施工現場的沙漠地表溫度可達攝氏80度。
出疆變容易 農產走得更遠
和若鐵路運營後,當地群眾出疆不必再繞道吐魯番或烏魯木齊,可通過若羌經格庫鐵路出疆,出疆路程縮短1000多公里。和田至若羌、庫爾勒、烏魯木齊最快分別11小時26分、17小時50分、24小時23分可達。同時和若鐵路將安排開行貨物列車8列,沿線棉花、核桃、紅棗、礦產等可通過鐵路直通疆外。
坐上首發列車的買買提依布熱依木·買買提明是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他所在的策勒縣策勒鄉巴什玉吉買村是遠近聞名的石榴產業村。「終於通車了,激動!」他說,這條鐵路的開通,會讓他們的石榴走得更遠。
促進當地旅遊業發展
侯朝茹22年前從河北保定學院畢業後到且末任教,她先乘火車再轉汽車,經5天4夜才到達且末。她說:「現在回家鄉的方式有了新選擇,老鄉們出行更通暢了,孩子們走出沙漠也更容易了」。
「環沙漠鐵路打開人流、物流新通道,沿線豐富的物產和旅遊風光將走進更多人視野,促進新疆尤其是南疆地區經濟繁榮。」民豐縣基層幹部李濤表示,和若鐵路將為尼雅遺址、安迪爾古城等地帶來更多遊客,促進當地旅遊業發展。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