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拴腳鍊表演… 「莫莉」流浪記 小亞洲象獲拯救

小象莫莉一次又一次成為公共話題,是公眾在生態文明方面的一次覺醒。但如何良性地展示動物,盡量展現動物的自然天性,仍待公眾、從業者、學界和法界形成共識。
5月中,亞洲象「莫莉」回到牠出生的雲南昆明動物園。莫莉是中國動物園繁育的首隻第三代亞洲象,曾因在河南焦作市森林動物園「胎毛未褪、神色憔悴,頂著烈日,用鼻子捲起口琴賣力地吹奏,腳上被鐵鍊束縛」而備受關注。然而,莫莉的回家並非終點,如何因為「莫莉流浪記」完善動物展示法令等爭論,仍有一段漫長路要走。
莫莉是2016年3月19日出生在昆明動物園的一隻小雌象。封面新聞報導,經向社會公眾徵名,她隨母親「莫坡」姓「莫」。莫莉和茉莉同音,寓意她能像茉莉一樣純潔迷人,健康成長。2018年4月15日,為調整血緣,兩歲的莫莉被送往河南沁陽市的天鵝湖生態園,換來一隻名叫「九班」的雄象。按協議規定,昆明動物園再無權干涉對方的飼養流程,也無權將莫莉接回昆明。
★疑遭虐待 腳拴鐵鍊表演
此後,一頭被手持「象鉤」的飼養員所牽引,腳拴鐵鍊,從事金雞獨立、吹口琴、吹氣球、站立等雜耍,遭遊客投餵和騎乘的小象,多次出現在定位為焦作市森林動物園的短視頻中,當時未引起關注。2021年8月,一段焦作市森林動物園視頻中,一隻小象胎毛未褪、神色憔悴,烈日下用鼻子捲起口琴賣力地吹奏,腳上被鐵鍊束縛。
網民綜合時間、地點、長相等因素,判斷牠就是昆明動物園曾經的小象公主莫莉、昆明動物園明星。網民丸子(化名)和李梅(化名)看到後,有種「自家養的寵物被虐待了的那種感覺」,決定發起微博超話拯救莫莉,加入人數逐漸發展到3萬多人,質疑並譴責莫莉遭虐待。如今的「小吉象莫莉」仍是微博排名前三的公益類超話。
★園方否認 宣稱符合規範
2021年9月16日,為回應輿論關注,焦作市森林動物園通報稱,小象莫莉行為展示和行為訓練時,的確存在腳上拴鐵鍊的操作,但這並非虐待動物,而是符合中國動物園協會發布的「象的飼養管理指南節選」的全國各地動物園通用操作。焦作市林業局也派出工作人員調查莫莉的情況,宣布莫莉未遭受虐待。
這些回應沒有消除公眾的疑慮。2021年9月18日,雲南政協報確認焦作市森林動物園的小象就是已離開昆明三年的莫莉。莫莉歸屬沁陽天鵝湖生態園,卻被租借到焦作市森林動物園展示。今年2月,綠發會向國家林草局、住建部、雲南林草局、焦作動物園、沁陽市天鵝湖生態園、昆明動物園等相關單位,申請關於小象莫莉租借等信息的公開,但不是沒回應,就是涉及商業秘密不予公開,拯救小象莫莉陷入了死胡同。
★網路聲援 終於送回昆明
但丸子、熊莉(化名)、李梅等莫莉的守護者們沒有放棄,她們將整理好的拯救小象莫莉的圖文素材,持續地投稿到媒體、關心公益的大V和藝人處。4月24日,演員陳喬恩在社交平台上,為「拯救小象莫莉」發聲,舒淇、陳學冬等更多的藝人也加入其中,相關話題進一步引爆,最終獲得近3.2億人次的討論。
不過,受河南省林業局委託調查此事的河南省動物學會、鄭州市動物園等單位專家學者,得出的結論是「小象莫莉發育狀況正常,沒有發現明顯外傷,精神狀態良好、表情優良,生態習性非常符合大象正常的生態習性,沒有人工條件下的異常行為」。這反而引發一波波更強烈的質疑。
5月15日,河南省林業局「突然」宣布,經科學評估、綜合研判,為回應公眾關切,並給亞洲象莫莉提供更好的生活和成長條件,莫莉已離開沁陽送往昆明。翌夜,數十位群眾自發在昆明動物園守到夜裡10點多,帶著鮮花和一車的西瓜,見證了莫莉的抵達。
●表演?自然行為展示? 爭議多
但儘管莫莉曾從事過表演性展示存留了客觀的視頻、圖片資料為證,各類官方調查中一律都對此給出了否定的答案。莫莉的實際擁有人史保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堅定地表示,象吹口琴、轉呼啦圈、給小朋友戴帽子等行為,是讓動物進行「正常的行為展示,不是虐待動物」。
某動物園管理者安園長曾經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表示,「我覺得將動物表演稱作自然行為展示,這樣的說法有些無恥。動物會在自然界生活中展現出來的狀態,才叫自然行為展示,吹口琴、倒立、畫畫,顯然不是亞洲象會在自然界生活中可以展現出來的狀態」。
海南師範大學副教授、亞洲象野外生態博士林柳也在一場討論會中表示,亞洲象家族成員關係非常親密,幼象的哺乳期長達兩至三年;「莫莉在兩歲被以種群交流調整血緣的理由換走時,還處於完全依賴母親的時期,此時被轉移到陌生地方,會承受非常大的生理和精神壓力。牠後期成長中不僅缺乏家族的照顧和保護,也喪失了許多學習的機會」。
林柳表示,為了讓大象聽話,很多馴象師會用鐵鉤敲打頭部和耳部,或者用鐵鍊把牠拴住,這對大象來說,都是非常痛苦的體驗。「對於亞洲象這種特殊的、高智商的、情感非常豐富的動物來說,會造成很大的傷害」。
★虐待動物 缺訴訟渠道
莫莉是綠發會成功參與救助的第一例受動物園管理的亞洲象,但在救助過程中遇到了層層困難。現行的法律、法規、政策文件中,存在動物表演的禁止性規定,又缺乏具體落實的方式。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高利紅曾指出,中國對於虐待動物找不到有利的訴訟渠道。
2010年、2013年,住建部接連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動物園管理的意見」以及「全國動物園發展綱要」,要求各類動物園杜絕一切動物表演。由國務院批准施行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顯示,亞洲象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並規範即使是人工繁育的亞洲象,不論第幾代,都是野生動物,同樣受到保護,不得虐待。
但什麼是動物表演項目,上述法規沒有詳細界定。使得相關辦法發布多年,廣義的動物表演仍以「自然行為展示」方式存在,只要動物園和馬戲團有相關合法完善的手續,從法律上就不違法。今年4月29日,中國環境倫理學研究會理事莽萍表示,探索反虐待動物立法,建立野生動物保護救護中心,將有利於動物保護。
★人工繁育 未野放成功
那麼,如何才能最好地展示一頭亞洲象呢?
莫莉的守護者們的想法是擴大、打通昆明動物亞洲象的多個展示區,讓莫莉和母親和象群一起「自由」地生活。綠發會則認為,野生動物,放歸自然才應是大象最終的歸宿。但雲南西雙版納亞洲象救助繁育中心表示,雲南還沒有被人類長期救助的野象和人工繁育的亞洲象成功野放的案例。
動物園設計師、北京動物園飼養隊技術員張恩權在接受三聯生活周刊採訪時表示,亞洲象的舒適生活需要很大的活動空間和適宜的保溫環境,小象莫莉所輾轉經歷的天鵝湖生態園和焦作市森林動物園都很難達標,國內大多數引進亞洲象的動物園內,大象福利也正在演變成一場災難。
相關爭議待解之際,5月21日,昆明動物園發布了莫莉入園後的最新動態:血液常規及生化指標無異常。其他樣本檢測持續進行中。園方已積極開展「莫莉」飼料轉換適應。隨動態發布的視頻中,莫莉正自主進食胡蘿蔔等蔬菜。「小吉象莫莉」超話內依然活躍,成員們持續呼籲關注更多受虐的大象和動物,抵制動物表演。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