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鬧藥荒 多地發起帶藥返鄉 蒙藏回「民族療法」抗新冠

廣州南站人頭攢動,準備返鄉的民工拉開背袋,裡面有滿滿的感冒藥、退燒藥,都是為了家裡的老人準備的。為了紓解缺農村藥荒,雲南、貴州多地動員「帶藥返鄉」,陜西也號召社會捐贈餘藥,提倡城鄉互幫互助。除了民工行囊有藥,蒙、藏、回等民族的香囊也有藥,各民族運用自身傳統醫學,以相應的新冠治療藥方守護民眾健康。
由於農討藥物缺乏,專家紛紛預警即將到來的農曆春節將掀起另一波疫情,於是多地未雨綢繆,倡議民眾「帶藥返鄉」。
澎湃新聞報導,昆明市委組織部日前動員街道(社區)黨組織,傳達「陽康」後返鄉過節的居民,把家中與新冠感染相關的剩餘藥品帶回農村。以應對郊縣、農村可能出現的進一步傳播。
貴州省黔東南州的從江縣、黃平縣已相繼發出倡議書,號召社會家庭回贈治療新冠疾病餘藥。
從江縣倡議書寫到,回贈藥品以退燒類的藥品為主,止咳、抗病毒等其他類型藥品也可回贈。縣城家庭可以個人送達或以單位統一收集送到從江縣中醫醫院北上院區藥房,鄉鎮家庭可直接送到各鄉鎮衛生院藥房。
黃平縣發布的倡議書也稱,在這共克時艱的關鍵時刻,現號召全縣各社會家庭或個人積極響應號召,踴躍回贈家中餘藥,切實幫助全縣同胞特別是農村群眾共同應對新冠病毒疫情。
此外,在陜西省商洛市丹鳳縣,縣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號召幹部職工捐贈醫療藥物,幫助農村群眾共度難關。
除了西方藥品之外,中藥也被納入官方診療方案中。早在2020年2月7日,中國民族醫藥協會就已經表示收到來自蒙古、回、藏、苗、彝、朝鮮、瑤等民族的近30種防治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的藥方,這些民族醫藥在緩解當地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以蒙醫藥為例,如輕症、普通感染者可服用「清瘟解熱湯」、無症狀感染者可服用「克感額日敦」等。還有以香囊隨身配戴的「九黑散」,使用方式是配戴到藥味失效為止。
藏藥預防新冠的藥物,有外用配戴「九味防瘟」香囊、熏防疫藥香等。口服藥物有催湯散、流感丸、仁欽芒覺丸、仁欽常覺丸等藥物。回醫藥則在古方基礎上,開發出「芳香避瘟湯」和「芳香清瘟丸」。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