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政府關門前夕 議員重返國會阻停擺

共和黨強硬右派欲縮減支出援烏經費 政府似確定關門

武漢大學團隊研發出「隱身衣」 機器晝夜都找不到

穿著「隱身」改進圖案的衣服(左)未被監控識別。(取材自極目新聞/受訪者供圖)
穿著「隱身」改進圖案的衣服(左)未被監控識別。(取材自極目新聞/受訪者供圖)

世界上真的有「隱身衣」?前陣子,「華為杯」第一屆中國研究生網絡安全創新大賽落幕,武漢大學獲得五項一等獎,獲獎數高居全中國高校第一,其中一項獲獎項目名為「InvisDefense隱身衣」,具備和隱身戰鬥機讓雷達看不到一樣的功能,可對付機器識別。

極目新聞報導,武大官方新聞介紹「InvisDefense隱身衣」稱,InvisDefense提供全天候的隱身防禦。白天場景,特製的迷彩圖案有效地干擾視覺神經網絡,使其失明;夜間場景,InvisDefense在衣服內部嵌入溫控材料,實現在熱紅外成像下的隱身,可在機器視覺下隱身用以保護人身安全。

InvisDefense研發團隊指導教師、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王正解釋,「視覺神經網絡指的是人工智能識別,而不是人類的肉眼識別」。

王正說,穿上迷彩服可以幫助自己不容易被人看到,但計算機視覺還是可以很容易地識別,因為它是靠算法「看見」。於是,研究計算機視覺的王正想到,通過新的算法來設計一種迷彩紋路,讓目前常用的行人檢測的方法失效,「通俗地說就是,攝像頭可以拍到你,但判斷不出你是人類」。

三維重建示意圖。(取材自極目新聞/受訪者供圖)
三維重建示意圖。(取材自極目新聞/受訪者供圖)

對於夜間模式,目前計算機視覺常用的是紅外熱成像來判斷。與之對抗的辦法是在「隱身衣」內裝一些溫控裝置,有的是提高溫度,有的是降低溫度,使計算機難以通過熱成像圖案判斷出人。

為了找到這種平衡,團隊成員不斷通過電腦模擬,3個月內經歷了近700次失敗,才取得理想的結果。「有時候電腦模擬成功了,我們把圖案打印出來在現實環境中測試,又發現不行,就得繼續改進」。

白天測試「隱身衣」(左)未被識別。(取材自極目新聞/受訪者供圖)
白天測試「隱身衣」(左)未被識別。(取材自極目新聞/受訪者供圖)

另一個難點是實現晝夜兼容。團隊的目標就是找到成本最經濟的方案,因此一開始試驗的是暖寶寶和降溫貼。改變局部溫度後,還要計算出怎樣的排列方式,能成功干擾計算機視覺識別。通過團隊的測試視頻可以看到,最終只需要在上衣內裝上四處不規則形狀的溫控裝置,就可以讓紅外成像識別「失明」。

王正說,「目前可以做到行人檢測精度下降57.0%,未來可以更高。」從測試視頻可以看到,穿著「InvisDefense隱身衣」的人,和穿著普通衣服的人在同一場景活動,監控設備只把沒穿「隱身衣」的人「框」了出來,標註著「person」(人)。

檢測 武漢 人工智能

上一則

又發生故障 特斯拉將在中國召回43.5萬輛車

下一則

習近平會俄前總統 籲在烏克蘭問題上各方理性克制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