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口二號古船沉逾150年出水 全球最大、保存最完整木質沉船

從20日夜間到21日凌晨,萬噸「大力號」與中國自主研發的古船整體打撈專用工程船「奮力輪」攜手,在「長江口二號」古船所在長江口橫沙水域完成調試,經過4個多小時水下持續提升後,時隔150多年,古船重見天日。
新華社報導,「長江口二號」水下考古遺址,包括古船船身、海水和淤泥,被緊緊包裹在22根鋼鐵弧形梁構成的「考古沉箱」中,整體重達8800餘噸。
另據澎湃新聞報導,2015年,在國家文物局指導下,上海市文物局組織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上海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等單位在長江口崇明橫沙水域開展水下考古重點調查時,通過聲吶掃測等技術發現一艘木質古船,考古編號為「「長江口二號」」。經過7年的水下考古調查勘探,推測為清代上海廣為使用的沙船的可能性最大。
據報導,在古船船體及周圍還出水紫砂器、越南產水煙罐、木質水桶殘件、桅杆、大型船材、鐵錨、棕纜繩、滑輪以及建築材料等大量文物。特別是綠釉杯底書有「同治年製」款,為古船的斷代提供重要的依據。2021年和2022年,陸續清出元代瓷器和高60厘米完整的豆青釉青花大瓶等大型整器,以及一批產自江蘇宜興窯陶瓷器。
報導指出,「長江口二號」古船,是目前中國乃至世界上發現的體量最大、保存最為完整、船載文物豐富的古代木質沉船之一,填補了中國清代晚期大型木帆船研究空白。
國家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關強表示,「長江口二號」古船成功打撈出水,是水下工程技術與文化遺產保護理念的完美結合,為國際水下文化遺產保護提供中國案例、中國模式、中國經驗。
據報導,未來數天內,根據氣象潮汐條件,「奮力輪」將帶著「長江口二號」古船駛往位於上海楊浦濱江的上海船廠舊址1號船塢,讓「長江口二號」古船在黃浦江畔安家。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