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地圖改用北斗系統十一上線 定位量破千億

中國大陸百度地圖宣布,優先採用大陸國產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定位,取代美國的GPS,服務名稱也改為「百度地圖北斗定位開放平台」。百度地圖表示,北斗衛星幫助公司實現車道級導航等多項功能,並新增台灣衛星地圖服務。新系統在大陸十一假期首日上線,定位量突破1000億次。
中國積極發展北斗系統,其重要的戰略目標是擺脫對美國GPS的依賴。目前全球共有四個全球性的衛星導航系統,分別是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LONASS)、歐盟的伽利略定位系統(GALILEO),以及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
綜合媒體報導,在中國十一假期前夕,百度地圖宣布調整定位系統的先後次序,優先使用中國國產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定位,原本使用的GPS順序則往後挪移。
百度地圖方面指,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上線運行之初,百度地圖就開始以北斗系統為基礎,設計地圖導航及定位服務,應用的程度與範圍連年加深。在北斗系統的技術能力加持下,百度地圖的資料安全性、可靠性進一步提升。
同時,百度地圖借助北斗系統的技術實力,全面升級車道級導航、車位級導航等功能。隨著這項更動,服務也更名,由「百度地圖智能定位開放服務」改為「百度地圖北斗定位開放平台」。
由於系統上線正好遇上十一假期,首日在百度地圖服務中,使用北斗衛星定位的數量突破1000億次。
除了地圖導航,百度地圖北斗定位開放平台也累計服務超過255萬名開發者,涉及汽車、金融、物流、旅遊、物聯網、生活服務等。
1994年,中國啟動建設北斗系統。2003年,建成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北斗一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繼美、俄之後,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2012年,北斗系統形成覆蓋亞太服務能力。2020年,形成全球覆蓋能力。目前,北斗相關產品已出口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