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卡 武漢95後大學老師收藏3千張 最喜歡黃鶴樓社區套卡

疫情期間,大家的安全感都來自核酸檢測證明,越來越有設計感的核酸卡,也成為曬圖「新寵」;武漢一名95後大學老師宋艷妮就收藏了近三千張,成為人人羨慕的「核酸卡收藏家」。
極目新聞報導,今年24歲的宋艷妮是武漢傳媒學院設計學院的一名藝術老師,她從小就喜歡收藏各種水晶球、玩偶之類的東西,加上本身學習藝術,平時也關注一些插畫設計,當她看到核酸小卡片上印有那麼多精美的武漢風景圖案,就動起了收藏的念頭。
宋艷妮表示,從最初的樸素小紙條,到現在的花式小卡片,核酸卡飛速進化,甚至還有人將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搬到這些小卡片上,創意令人折服。原本單一的核酸卡片如今已經被賦予了更多的含義,武漢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都可以在這些核酸檢測卡中一一體現。
報導說,宋艷妮收藏的核酸卡片主要來源自己和親朋好友在社區做的核酸所發的核酸卡憑證,也會和核酸卡收藏好友互相交換,「我在收藏過程中認識很多朋友,我才原來不止我對收藏核酸卡片感興趣,在武漢,甚至在全國,有不少人也對收藏印有不同風景、圖案的核酸卡片感興趣。」
她表示她最喜歡的系列是糧道街社區跟黃鶴樓社區的套卡,「我外婆就是住在黃鶴樓附近,而黃鶴樓代表了武漢人民百折不撓的性格,是武漢的標誌性建築。」
想起這幾個月的收藏歷程,宋艷妮說,有時為了收藏套卡系列中的一張,經常要大費周章和很多人進行交換,有時候,看到她這麼誠心,不少人會把自己手中多餘的核酸卡片送給她,就這樣,一張張地收集,不知不覺,她已經擁有了近3000張核酸卡片。
除了愛收藏核酸卡片,宋艷妮也利用自身優勢,嘗試為核酸卡片設計新的樣式。前不久,她投稿的兩套中國風的核酸卡圖案被蔡甸區大集街道後官湖社區居民委員會所採用,印在了核酸卡片上,這也令她興奮不已。
宋艷妮表示,現在每天都有很多人會在社交平台上私信她,想收購一些卡片,但都被她一一回絕了,「我收藏核酸卡純粹是覺得這些卡片真的好看,也很好玩,並不是想賣錢。」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