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情未解 鄱陽湖面積減7.2成 近10年最小值

當華西地區未來10天將迎來降雨之際,持續高溫少雨的長江流域旱情仍未解。先前「瘦成一道閃電」的鄱陽湖,處處是大片裸露的草洲,根據風雲氣象衛星監測,鄱陽湖主體及附近水域已從3331平方公里,減小7.2成到到600平方公里,為近10年最小值。
綜合媒體報導,受連日高溫少雨天氣影響,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水位持續下降,鄱陽湖進賢段水域灘塗在水流分支的沖刷下,呈現出「大地之樹」景觀。
半個月前,鄱陽湖標誌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退至12.82米,比往年提前100多天結束豐水期。原本只在枯水期露出的落星墩變成新晉「打卡地」,湖床變成草原,沿岸公路停滿了遊客的私家車。
遊客李小姐表示自己和幾個朋友從九江開了一個小時的車專門來此拍照打卡,「我們在抖音上看到的,覺得這種像大草原的景象在這邊很少見。」
「估計打了降雨彈,能稍微下兩滴雨。」連續兩個多月的無雨,當地居民對雨水的態度已經從期待轉向無奈。星子鎮的農田邊,農民程昭元依舊熱切盼望著雨來。由於缺水灌溉,正在抽穗期的水稻發育不良,千畝良田面臨絕收風險。河道裡的水已經乾涸,程昭元只能將水管接到700多米遠的湖邊,「在雨來之前再挨一陣」。
而對廬山本地市民來說,乾旱也導致了菜價的連番上漲。有居民表示目前廬山市居民生活並沒有因為乾旱受到太多影響,自來水供應穩定,沒有斷供,「但確實感覺到這幾個月買菜更貴了。」
在星子鎮的田地裡可以看到,不少蔬果都已葉莖乾捲,半熟的果實爛在地裡。因乾旱白費了半年汗水,但村民自家菜地一般投入不大,損失有限。而對於以種糧為生的農民來說,再不下雨,虧損將進一步增加。
針對持續乾旱的情況,江西已於7月下旬派出93個工作組,赴93個涉農縣開展「一對一」指導服務。重點圍繞保障水稻生長,督促各地採取灌區引水、機井抽水、人工增雨等多種方式廣闢水源。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