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新發現 「大熊貓近親」 600萬年前曾生活在歐洲大陸

有「中國國寶」之稱的大熊貓,以往被認為是中國特有物種,不過最新研究發現,歐洲大陸600萬年前也曾有大熊貓的身影足跡。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保加利亞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收藏了兩顆1970年代、在保加利亞西北部出土的牙齒化石,這兩顆化石半世紀以來一直在博物館化石藏品堆裡,沒有多少人關注,近日它們的命運最近發生了巨大變化。
博物館的古生物學教授尼古拉·斯帕索夫(Nikolai Spassov)與學生注意到這兩顆牙齒化石,重新檢測、評估後,判定它們屬於大熊貓的近親,生活在大約600萬年前。
斯帕索夫解釋,「雖然它不是現代大熊貓的直系祖先,但確是近親。」這個發現已發表於最新一期的《古脊椎動物雜誌》。
這兩枚化石最初由古生物學家伊萬·尼科洛夫(Ivan Nikolov)在保加利亞一處煤田發現,斯帕索夫和來自北京大學的齊高江(音譯)在研究報告中表示,「煤礦使牙齒呈現一種發黑的色調,這表明這隻古老的熊貓生活在森林覆蓋的沼澤地區。」
此外,與現代大熊貓不同的是,那時的大熊貓雖然也以素食為主,但主食不是竹子,研究指出,「因為它們的牙齒看起來不夠堅固,而且在那個時代該地區的化石記錄中幾乎沒有竹子生長的證據」。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