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控衝擊 逾半美企減少或延後投資 中媒打臉官方說法…

中國「動態清零」政策導致各地封控,讓企業苦不堪言。美國商會一項調查顯示,在疫情對業務和供應鏈造成影響背景下,逾半在中國的美國企業正削減或延後投資。而上海宣稱已有1800多家企業復工復產,但有中媒稱在接受問卷調查的667家企業中,有近五成的上海企業表示,目前復工復產率不到三成。
據了解,上海已確定兩批復工復產企業的白名單,多家大型公司公開表示「已開始有序復工復產」,但也有企業反映復工進展不順。上海證券報表示,他們近期展開以長三角區域上市公司為主要調查對象,截至5月7日,共收到667家上市公司有效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名義復工不等於有效復工」,逾九成被調查企業回饋受到疫情影響;半數以上被調查企業目前復工率低於90%;其中上海企業最為嚴重,約49%企業回饋其復工復產率不足30%。
而聯合早報引述彭博社報導,美國商會從4月29日至本月5日,對121家在中國的美企展開調查後發現,超過半數的企業減少或推遲在中國的投資項目。此外,近六成的公司在最新一波疫情爆發後,下調他們在今年的收入預測。
商會主席華剛林(Colm Rafferty)在聲明中說:「我們理解到中國選擇將健康和安全放在首位,但現有(防疫)措施正對美國企業對華信心程度造成影響。」華剛林稱,這種已充滿挑戰的情況正持續惡化,企業在隧道盡頭仍看不到任何曙光。
調查顯示,在上海有業務的美國公司中,超過15%的企業稱,他們在上海的業務仍然暫停。
此外,近六成在中國有業務的受訪公司稱,由於員工不夠、取得物資時遇到困難,或是封控措施的影響,這些企業的產能出現放緩或減少的情況。
近四分之一的受訪公司則認為,中國發布改善物流情況的措施,對他們的業務有正面影響。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