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禮包」引貪腐 6人遭黨紀政務立案

上海在封控期間,物資供應、醫療救助等亂象頻出,已發生多宗生活保障物資「大禮包」以次充好,甚至有過期產品、變質食品等問題。上海市紀委監委專項核查,已黨紀政務立案6人、並對5名街鎮幹部失職通報曝光。另外,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查辦402件違法價格案發現,不少經營者進銷差價率超過100%,最高達到了486.8%。
廉潔上海報導,市紀委監委截至目前,全市紀檢監察機關已核查保供物資採購發放領域問題線索108條,已黨紀政務立案6人、談話提醒4人、組織處理5人,並對5名街鎮幹部的失職問題通報曝光。
廉潔上海並公布上海寶山區張廟街道黨工委書記施永根、張廟街道泗塘二村振興居委會書記周東紅、主任倪傳悅在負責發放保供物資時組織不力、作風拖沓,對部分物資未及時發放導致腐爛浪費,3人均被免職接受調查。
另外,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持續加強對民生商品和防疫用品的價格監管,截至4月30日,共立案查處價格違法案件402件,移送公安部門3件。其中,在已辦理63件哄擡物價類違法案件中,不少經營者進銷差價率超過100%,最高達到了486.8%。這402件案件中,有62%來自市民投訴舉報,13%來自網絡輿情監測、市場巡查等渠道。
市場監管局並發布價格違法典型案例:福慧城餐飲店將150元價格的麵類製品,在外賣平台上以300元銷售;呂某經營場所稱整箱耙耙柑重量30斤,但實際為27斤以及社區團購「140鮮肉盲盒套餐6斤」存在實際商品與團購信息名實不符的狀況,以警告商家勿萌生渾水摸魚發疫情財念頭。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