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之聲」聲聲怨 武漢吹哨人後又一輿情事件

中國民眾近日在朋友圈瘋狂轉發的視頻「四月之聲」,傳出被微信等網管禁止並刪除。分析指出,相較2020年有關抗疫醫師艾芬、李文亮的「吹哨人」文章,這段視頻內容其實沒有太多「爆點」,甚至得上平凡,卻被強勢隱匿,這個動作無疑是為民怨添上一大把柴火,反而點燃了對上海市抗疫不力的民怨,甚至有從地方燒向中央之勢。
本月22日晚間,許多民眾在朋友圈看到了「四月之聲」視頻。多維新聞報導,但微信視頻號隨即禁止了這篇文章,這是將此事上升為「輿情事件」的開始。
據了解,許多民眾起初只是想通過這段視頻,了解上海目前的疫情及防控措施,尤其是上海之外的民眾更加好奇。但當微信等網管刪除這則視頻之後,看不到的民眾越想要看、越想翻找,在「為什麼不讓我們看」的情緒累積下,這則視頻被上綱成為「言論自由」的代表;不少人因此開始轉發中國官員在2021年一場記者會中說的,「中國有14億人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腦袋、自己的思想,每個人也都有在網上表達自己想法和感受的權利。」
多維新聞分析指出,上一次這種不分城市、基於對於受苦百姓的共情之網路輿情事件是在2020年。當時一篇文章「吹哨人」刷屏朋友圈,文章被刪除後,微信公眾號上先後出現了日文、英文、繁體字、火星文等多種形式,甚至出現了摩斯密碼版等。
分析稱,如果拿「四月之聲」與「吹哨人」相比,此次民眾雖然情緒高昂,但並未高漲到像「吹哨人」那時的程度。畢竟2020年那時疫情更不明朗、也沒有疫苗,人們懷念李文亮醫師,甚至將矛頭對準中央政府。
而此次「四月之聲」的引爆,原先還是停留在對上海市防疫亂象的質疑,民眾多把責任歸咎於地方,認為「這是上海前期防疫沒做好,其他地方並沒有這樣」。直到各種刪帖,才又更激化「為什麼不讓老百姓說話」情緒。對疫情維穩來說,「刪除視頻,無疑是添上一大把柴火」。尤其在疫情嚴峻的特定時候,這種「你刪我轉」也會將問題上升到新的層次。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