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悲歌! 送不出去的餐…讓外賣小哥淚流滿面

送外賣、代買商品…街上奔馳的外賣小哥已經是中國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存在,尤其是在疫情期間,民眾更是依賴外賣小哥的傳達物品。昆明一位老人張愛華家的客廳裡,堆積著上百個外賣飯盒,已經習於「繞過來」送餐的外賣員陳航熟捻的打開張愛華家門。不知何時開始,外賣就成了「遠程贍養」的不二選擇,接過主人家的委託送餐,也藉由外賣員幫確認一下,「老人活得怎麼樣」。
自媒體「金融八卦女」報導,昆明這個荒無人煙的小區住戶很少,外送員陳航第一次到這裡時,就被這個瘸腿的老人叫罵「都餓一周了,來了鑰匙也沒帶,故意折磨我啊?」原來,老人把陳航誤以為是她的小兒子來了。
張愛華告訴陳航,她的小兒子原本每周都會來兩次,給她洗澡和做好兩天的飯菜,沒吃完的放冰箱裡。但那幾天,她兒子都沒過來了。小兒子說現在到處在傳新冠肺炎沒法出門,讓老人省一點把冰箱裡的飯菜多勻幾天來吃。但她老了耳背,根本聽不到電話裡兒子在說什麼。
食物吃光以後,她自己也沒法下樓。實在餓得不行的時候,就拿櫃子裡的老茶葉,用水泡開以後,一把一把地嚼著茶葉。
張愛華的兩個兒子分工點外賣,一人負責一周。原本每天給她送兩份外賣,兩個月後,她的兒子發現,一次點上三、四天的量可以節省配送費。冰箱壞掉的張愛華家裡,堆起越來越多發臭、腐爛的外賣。
張愛華感冒發燒的時候,小兒子就用外賣給她買盒布洛芬和頭孢拉定膠囊;長褥瘡想要去醫院看看時,小兒子用外賣送藥買了一支消炎藥膏。每個月,小兒子會過來一次,給她擦身洗澡,把那些飯盒一起扔掉,就算搞過了衛生。
報導指出,一千多公里外,廣州海珠區建基路的一處老舊民居外,外賣騎手馬煜淞怎麼拍門也無人應答。外賣是屋主的兒女點的。他們電話聯繫不上老人,住得又太遠,便想通過外賣小哥看看家中老人是否安好。
透過防盜窗的窗縫,馬煜淞隱約看到有人倒在浴室。報警後,消防員很快趕來,老人已經不幸離世。馬煜淞當場就哭了,他忍不住假設「如果我早來一步,一切是不是會不一樣?」
中國人口老齡化增速位居世界第一,越來越多年輕人在盤算過經濟負擔後,讓外賣擔起了「遠程贍養」,「老人外賣」,不過是養老困境裡,最為極端的一面。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