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問「獨角獸」怎變少 網酸:做大等著被國有嗎?
據美媒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在山東主持企業家和專家座談會上,聽到有關創新與投資的發言時,習近平曾問「我們的獨角獸企業新增數下降的主因是甚麼?」對於在場人士的回答,中國官媒報導未詳細說明,不過不少中國網民紛紛在網上自告奮勇提出解答,其中不乏「做大等著被國有嗎?」「習主席本身就是答案」等嘲諷的言論。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習近平5月23日在山東考察期間舉行企業家和專家座談會,會上聽到有關創新與投資的發言時,習近平問「我們的獨角獸企業新增數下降的主因是甚麼?」人民日報當天的報導未提及是否有人回應,只含糊地寫道「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問題清單』亦是『改革清單』。」
經習近平一問,中國網民紛紛積極給予解答:「主要是沒人敢投資了和做大了,做大等著被國有嗎?」、「線下所有允許民營從事的行業都已經被線上嘩啦(形容倒塌散落)一遍,再嘩啦就和體系內搶飯吃了」,有人甚至直言習近平本人就是問題的答案。
據南華早報,胡潤研究院4月發布「2024全球獨角獸榜」數據顯示,全球有1453間獨角獸企業,美國占700多間,中國340間,而去年中國新增的獨角獸企業數量為56間,較前一年的74間為低。
2015年至2018年,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曾被視為獨角獸的沃土,但2018年後,受到中美貿易戰、地緣政治競爭加劇、去風險、脫鉤戰略等因素影響,加上美國總統拜登去年簽署行政命令,限制美國對中國敏感技術的投資,包括半導體和人工智能,如今已大相逕庭。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並引述未具名的分析認為,中國將調動國內資源培育本土獨角獸企業,同時降低對外國風險資本的依賴。
美國博欽(Perkins Coie)律師事務所北京辦事處合夥人齊默曼(James Zimmerman)表示,北京當局近年改變政策,將一間間科技公司打壓成國家公司化的工具,中國的科技環境已非創新人才的避風港。要在中國形成具有競爭力的格局,初創企業需要看到一個促進創新,以及資訊共享的活躍生態系統。
報導引述上海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教授信強稱,中美脫鉤趨勢已影響中國未來的獨角獸企業,中國得想辦法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同時利用更多的國內風險資本和資源來培育企業。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