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經濟、養育重擔 74%港人不願生 4成青年自認貧窮

一項調查顯示,多達74.2%人不考慮生育,創同類調查新高;而不願生育的主因包括高齡產婦憂心身體狀況、經濟負擔大、教育及供養責任大。另有調查發現,40%受訪青年「自認貧窮」,大部分全職青年認為工資太低,待遇不相稱。
綜合媒體報導,有政黨早前進行「香港生育意願、政策與託兒服務」調查,結果顯示港人生育意願極低,原因包括49.7%人表示擔心身體狀況,例如屬高齡產婦;49.4%為經濟負擔大,45.9%表示教育和供養責任大;另有近30%人認為因家庭壓力、難以兼顧工作,加上家庭及託兒服務不足,讓生育意願大減。
為鼓勵生育,70%的人認為政府應推行生育政策,66.5%建議增加託兒支援服務,63%鼓勵公司提供更多家庭友善政策,62.1%建議增加學生津貼金額。此外,房屋問題也導致生育意願減退,59.3%的人認為政府應優先安排公屋或居屋給有子女的家庭,47.5%人建議增建公營房屋。
據港府統計處資料顯示,香港生育水平大致呈下跌趨勢。香港總和生育率從1991年每千名女性有1281名活產嬰兒,下降至2003年的901名。該比率曾回升至2012年的1285名,之後仍逐漸下降至2019年的1064名,疫下更進一步降至2021年的772名。
此外,嶺南大學政策研究院一項調查發現,40%受訪青年「自認貧窮」。調查發現,青年個人月均生活支出約1.68萬元(港元,下同,約2140美元),扣除教育開支,平均每月支出約1.49萬元,按一個月工作26日,每日8小時計算,受訪青年要滿足現時生活開支水平,時薪應達71.6元才滿足青年現時生活開支水平。
研究發現,受訪青年月入中位數為1.52萬,絕大部分均覺得工資太低,待遇與工作不相稱,包括工時長、部分行業長期低薪,比不上其他行業的同輩,覺得不滿並造成壓力。研究發現,絕大部分全職工作受訪青年認為目前最低工資水平調整幅度過低,與市場脫節,認為最起碼要「吃得起一餐飯」才算合理。
研究團體建議政府檢討最低工資政策定位,與其他扶貧政策互相配合,以保障不同社群需要;政府亦需把最低工資調整過程「透明化」,改為「一年一檢」;建議政府重啟標準工時立法程序,訂明每周40小時,而加班工資更應為正常工資的1.5倍,以及每月設加班和總工時上限。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