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洋公園虧損逾2.3億美元 創20年新高

香港海洋公園7日公布2021年至2022年財政年度業績。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6月底,虧損達18.1億元(港幣,下同,約2.3億美元),明報報導,翻查2001年至今海洋公園業績報告,今年公園年度虧損為20年來最高,自2016年以來,除2020年外均錄得虧損。
綜合媒體報導,根據財報,截至2022年6月30日,海洋公園錄得140萬入場人次,維持上一財政年度水平,整體收入按年增38.5%。而2021年9月開幕的水上樂園,截至財政年度完結,共吸引20萬入場人次。
海洋公園表示,有關虧損主要由一筆17.6億元的一次過物業、機器及設備和使用權資產減值虧損,以及另一筆5.1億元的物業、機器及設備折舊及撇銷和使用權資產折舊導致。
海洋公園稱,因疫情持續、環球經濟向下、旅遊業低迷、地緣政治局勢不穩,日後實質經營模式有待確定,公園本年度進行資產減值評估,不影響公司現金流。截至2022年6月底,公司銀行結餘及現金共13.1億元,按年增逾84%,反映公司現時的財政儲備充裕。
海洋公園早前提出招標經營園區,惟至今無人入標,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認為若無人入標,海洋公園不可能經營,與內地通關是公園生存關鍵。
海洋公園表示,在旅遊業新常態下,海洋公園採用新營運模式,例如自選付費體驗、向企業及其他組織提供顧問服務和輸出團隊的豐富經驗等,並將加強與商業伙伴合作,推出更多聯乘活動,拓展網上及海洋公園以外的銷售渠道,從多方面增加收入來源。
海洋公園早前公布就園內的不同區域招標,發出標書以「建設、經營、轉移」模式經營園區零售、餐飲及消閒區,園方在報告中表示,因年初爆發第五波疫情,加上不確定何時能免檢疫通關,以及地緣政治局勢等影響,至今年7月29日公司仍沒有收到投標者的標書。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