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長:配合國家戰略 為港作育英才

近年來,越來越多港澳學子到內地高校學習。中共20大代表、北京大學校長龔旗煌21日表示,北大將配合國家整體戰略,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治理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並將拓寬香港學生長短期交換交流渠道,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創新精神和志以終身貢獻社會的青年領袖。
大公報報導,根據教育部日前發布的數據,內地高校港澳台在校生過去十年間增長了51%。龔旗煌稱,隨著內地對香港招生渠道有效拓寬,內地已連續多年成為港澳學生赴港澳以外地區升學首選。
龔旗煌表示,2016年以來,北大先後設立港澳台本科生「未名揚帆班」、研究生成長中心,增強思想引領,為港澳台學子提供專門的學業指導、就業支持等服務,組織國情實踐等豐富多樣的學習實踐活動。
其中,在科學研究方面,繼續推動內地與香港高校以及各卓越研究中心的合作,互派「高精尖缺」領域專家學者進行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孵化研究成果轉化,共建聯合實驗室或研究中心等。在創新創業領域,加強與香港社會各界的協作,將學術研究、創新成果和企業聯繫在一起,為師生提供學習、科研、工作一體化的新平台。
龔旗煌表示,在人才培養方面,北京大學已經與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開展本科生聯合培養雙學位項目,與香港五所高校開展校際交流交換項目。未來在此基礎上,將拓寬學生長短期交換交流渠道。
另據明報報導,特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提出改善學校的發展與問責架構,落實「全校參與模式完善國民教育」等,李接受「有線新聞」訪問時表示,要確保教師表現符合要求,若教師並非弘揚愛國愛港、擁護一國兩制的「主流價值觀」,而是教相反的價值觀,「就要處理他」。被問到有關問責架構如何運作,他稱教育局有指引和課程,學校有專業管理,社會亦可監管。
此外,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指出,在粵港澳大灣區中,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發揮國際聯絡、吸引國際人才的支撐,能夠成為國家在高質量發展中非常重要的力量,應當主動作為,積極探索,擔起挑大樑的作用。結合香港特區政府施政報告中吸引人才一攬子政策,郭萬達指出,香港一方面擁有眾多的高校可以培養人才,另一方面作為國際化都市還可以吸引人才。「但人才來了,需要有載體,除了學校,還需要大公司、大機構,讓他們有所發展。」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