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爆發 香港29例類鼻疽6死 感染病例年升7成

今年8至10月香港接二連三發現類鼻疽個案,衛生防護中心昨表示,接獲醫院呈報共有15宗感染類鼻疽的個案,今年已錄得29宗人類感染類鼻疽個案,其中20宗個案患者居於深水埗區;並有6人離世。相比去年全年錄得17宗個案,感染個案至昨日已升七成。
綜合明報、香港電台、香港01等港媒報導,死亡率最高可達75%的類鼻疽個案,過去三個月在香港突現15宗呈報,三個月的數字已直逼以往20年總和四分一。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分析,個案本身有長期病患影響身體抵抗力,但類鼻疽罕有人傳人現象,從公共衛生角度來看不易有規模性爆發,即使個案突增亦毋需過份擔心,但當局必須查出及清理環境污染源頭。
香港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副會長林緯遜則形容是次爆發屬罕見,而個案呈升勢與全球暖化、化驗技術等提升有關,過往重症、死亡個案主要涉免疫力低者,呼籲市民毋須太擔憂,最重要是要提升免疫力。
中心日前回覆傳媒查詢時稱,8至10月接到醫院呈報15宗感染類鼻疽個案,惟未交代患者居住地方、是否涉死亡個案等。中心接獲傳媒追問後,昨傍晚發稿披露更多資訊,包括上述15宗個案均居於深水埗、無到訪相同地點;另稱已在區內採集環境樣本,所有樣本均對類鼻疽呈陰性。
中心又表示,今年錄得的29宗個案中,20人居於深水埗;當中19人已出院、4人仍留醫、6人離世;當中5名死者為長期病患者。
據衛生防護中心網頁,類鼻疽細菌廣泛存在於土壤和泥水中,人類可透過接觸受污染的土壤和水源等受感染,人傳人屬非常罕見,惟可透過接觸患者的血液或體液傳播。糖尿病、肺病等長期病患、從事農務者同屬高危者。
李欣稱,類鼻疽個案主要屬急性感染,如細菌入血、嚴重肺炎或皮下膿腫等;由於其病徵與其他感染相似,醫生未必第一時間就有所懷疑。
中心網頁稱,該病「死亡率」約四至七成半。有醫學文章顯示,類鼻疽個案近年在海南等地亦見升幅。文章作者之一、港大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臨床教授孔繁毅稱,香港對類鼻疽警覺已提高,但建議將其列為「須呈報傳染病」。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