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加急開門 保航運樞紐、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政府要打開對外大門,早在人們意料之中,但放寬尺度有多大,開門早一點還是晚一點,一直在拉鋸中。23日下午,港府突然公布放寬入境檢疫措施,不僅宣布時間較預期的下周要早,新檢疫安排「0+3」等,也較先前放風的「0+7」尺度要大。港府急急開門,所為何來。
一定有人說,這是順應民意,因為愛出門的香港人已經被關了三年。比如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系有項最新調查,發現近六成受訪者支持縮短入境人士的酒店強制檢疫天數,近五成受訪者認為目前防控政策對生活造成不便等等。香港民意支持開放,這沒太大疑問,但按調查數據看,民意不算太急切,再說今天民意有多大分量也成疑,真正令港府急切的,原因得從外面去找。
首先一個,是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總幹事沃爾什說,中國嚴格執行防疫清零政策,已經摧毀香港作為全球航空樞紐的地位,如果明年維持邊境限制,將影響全球航空客運需求的整體復甦力度。沃爾什早前放話說香港會失去全球航空樞紐地位,這次他是認定香港失去了作為全球樞紐的地位,且將難以失而復得,因其他交通樞紐已後來居上、取而代之。
這對手是誰,有人說是新加坡。數據顯示,香港機場今年第二季客運量僅59萬人次,不足新加坡樟宜機場客運量730萬人次的一成。新加坡跟香港較勁有年頭了,這回另一對手上陣,那是日本。
日本開放自由行,對香港壓力不小。全日空提早宣布,10月底重啟來往東京羽田機場至香港國際機場的航線,每星期提供四對航班。有人預計除了香港的外資可以大量流去日本,香港的航空樞紐地位也要向日本讓渡了。
比航空樞紐地位更重要的,是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最新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說,新加坡這回擊敗了香港,在紐約、倫敦之後,全球排名第三,香港則下跌一級屈居第四。
「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評估全球119個金融中心。港府回應說,相較其他主要金融中心,香港的從業人員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未來競爭力最為充滿信心,港府將繼續鞏固和提升香港的資本市場及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既然如此,就得做點事了,比如打開門,讓這些從業人員真的有信心。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