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斷後路 令移民9月前交回公屋

香港特區政府日前公布的2022年中人口數據顯示,近一年來有高達11.32萬名港人淨遷出香港。據香港中通社報導,對於已移民者,港府將限期強制收回其原本居住的「公屋」。
公屋即社會住宅,是香港政府為低收入民眾提供的租賃住宅,由政府出資興建並擁有產權,以廉價租金出租。根據維基百科訊息,截至2016年3月31日,香港約有三分之一民眾(逾214萬人)居住在公屋。
香港中通社指出,近日有網友發文稱,他的朋友一家四口三個月前移民,原居住的沙田區公屋便空下來,但並未交還港府。因擔心兩名年幼孩子不能適應國外的生活,所以留下公屋作為「後路」。
報導稱,「本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可以在移民同時又享受香港福利,萬萬沒想到的是,香港近期疫情反彈,港府連日公布一連串強制檢測大廈名單,要求曾到訪涉事處所的人士必須接受強制檢測。這一家四口在港居住的公屋就被列入強檢名單。」
這戶家庭因未按規定接受核酸檢測,最後被港府查出全家已離開香港。香港中通社指出,公屋是香港特區政府給予低收入港人的福利,離開香港自然要交還。因此,港府隨後要求收回有關公屋單位,並要求於9月前遷出。
報導表示,不少網友留言支持港府做法。有網友稱,「有財力移民的人不應該再占用香港的福利」;「做人都要有公德心,用不著(公屋)就還給有需要的人。要留後路,也是留自己的財產,而不是公共資源」。
香港專欄作家屈穎研近日也對此發聲表示,過去房屋署因私隱條例很難查出哪些公屋已經長期空置。但疫情以來這三年,衛生署做了多輪強制核酸檢測,其中包括不少公屋,相信已經掌握很多空置公屋的資料。
她指出,如果再加上入境處的出境記錄,有關部門想要找出哪些人「連續三個月空置公屋」,從而收回公屋,一點都不難。「如果政府各部門積極互通資料,收回被長期霸占的空置公屋,給有需要的家庭入住,相信比等一塊地去解決房屋問題快捷得多」。
香港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早前在立法會回應議員葉劉淑儀質詢時表示,今年上半年在房委會轄下公屋進行250次「圍封強檢行動」,約10%住戶沒有應門。
截至今年6月底,在行動中,沒有應門的住戶數目占需檢測住戶總數約一成。在完成強檢行動後,政府會在執法行動中向無進行檢測的住戶,發出強檢令或定額罰款通知書。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