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將再派1萬元電子消費券 學者質疑:抗疫差 發掩口費

港府宣布將再度派發1萬港元(約1281美元)電子消費券,學者質疑是因抗疫做得差所發的「掩口費」。
明報報導,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表示,港府因抗疫工作做得差,便花錢派消費券補償,有如反修例風波後派發1萬港元現金。他不認同政府以此為理財方式,稱提振經濟背後實質是「掩口費」,對經濟不是什麼神化的幫助。
據報導,港九藥房總商會理事長林偉文表示,自去年電子消費券計畫,絕大部分藥房都有安裝4個支付平台的收款工具,當中八達通占多,他說支付平台均暫未收取商戶手續費,因此退回收款工具的商戶不多,期望各平台能繼續免手續費。
WeChat Pay HK表示,21日已宣布由今年1月至7月,所有使用「WeChat Pay HK收錢碼」的中小商戶,將豁免全部交易手續費。AlipayHK表示,具體須待政府進一步公布和通知。八達通表示會全力配合港府推動便利市民和商戶使用消費券。
另外,因應疫情嚴峻,港府前日宣布一系列社交距離措施將維持至4月20日。報導稱,因電子消費券分兩期發放,去年已成功登記的市民,4月將在原有的支付工具帳戶獲發首期5000港元,年中會再發放餘下5000港元。
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預料,首期5000港元消費券對業界作用不大。他說,在限聚令、食肆二人一枱下,4月時業界仍「半停頓」,擔心食肆未必可繼續營運,即使仍可營業,人流也不會多,料市民會花費在民生和醫療用品為主,估計餐飲業界在首期消費券只可獲分10%至15%。他說待第二期消費券於年中發放時,若餐飲業仍「苟延殘喘」,期望可受惠更多。
報導指出,多個政黨促請政府改發現金。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說,很多基層市民失業或入息減少,急需現金周轉,質疑消費券主要惠及電子支付平台如八達通,以及零售、飲食業。民主黨主席羅健熙表示,消費券變相鼓勵市民外出,影響抗疫,現金可讓市民更有彈性利用款項。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