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退為進」?林鄭放不連任風聲 有3種可能

香港立法會選舉落幕,政圈焦點轉至明年3月的特首選舉,香港01評論文章指出,林鄭親信透露,林鄭已向領導人表達不連任意向,但「以退為進」向來是林鄭慣用手法,政圈分析此話有三大可能性。
一是「以退為進」,過去每逢臨近政府換屆,林鄭都表現得「官到無求」,例如2012年,時任發展局長的林鄭月娥被視為下任政務司長,她以「差不多夠鐘」暗示不留任,結果成為梁振英政府二把手;2016年,林鄭多次表明不留任,結果梁振英意外放棄連任,林鄭即時參選且當選。因此不排除林鄭今回故技重施,透過向北京放出不連任風聲,表面上是退卻,實有進取之意。
二是「反客為主」,另一種可能是假若林鄭有意去馬,惟最終沒有北京半點「祝福」,連參選下屆機會都不曾存在,客觀上便陷於全面被動,故早早表達了「不連任」,萬一情勢發展如上述般「無聲氣、無祝褔」,屆時便可主動地大肆放風,一早已表明不連任,不是「無得選」,而是「我不選」。
三是「去意已決」,林鄭果真意興闌珊,無意連任,做完本屆任期,便告退休, 故及早通知北京,另覓高明。然而, 政界人士普遍分析,第三種可能機會最低。
報導說,林鄭早早表達「不連任」意向,也有額外風險,就是假戲真做,北京原本有意力挺林鄭,後改弦易轍另覓他人,然而如此兒戲,出現「表錯情」機率畢竟很低。反之,放出「不連任」風聲,可收「以退為進」及「反客為主」兩項好處,雖未必是致勝一著棋,但肯定不是一步臭棋。
至於近期受關注的「國際級黑馬」、全國政協常委陳馮富珍,據沙半山打聽,她曾在一個場合都被問到會否參選,現年74歲的陳馮回應笑稱自己年紀大,但政圈普遍相信若有「國家級任務」託付,年齡已非關鍵因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