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逼遷「國殤之柱」 創作人委律師力阻

港大上周要求支聯會於今天下午5時前移走「國殤之柱」,上周透過聲明稱雕塑屬其個人擁有、未獲港大正式通知的國殤之柱創作人、丹麥雕塑家高志活(Jens Galschiot),11日再發聲明稱,正尋找香港律師行代表他阻止港大遷走國殤之柱,他並稱若國殤之柱受損,港大需負賠償責任。港大回應稱正徵詢法律意見。
明報報導,記者昨向港大查詢是否認為支聯會可在限期前搬走國殤之柱、若未能搬走將有何跟進行動,及曾否與高志活溝通。港大發言人昨晚回應稱,校方仍就此事繼續徵詢法律意見,並會與相關單位按合法合理基礎處理。據了解,港大昨仍在等待支聯會回覆,如未獲答覆,會考慮按實際情況處理,不會馬上搬走國殤之柱。
他表示國殤之柱是全球聞名的藝術品,難以估算其價值,而這雕塑擁有非常轟動的歷史,假如他再造一個新雕塑,將失去其歷史意義,故認為國殤之柱是無價的。他說當年和三名助理花上三年製作國殤之柱,若要重造一個,估計需120萬歐元(約138.5萬美元),這尚未計算歷史價值。
他又批評代表港大發律師信的孖士打律師行,在港大要求下定出短促限期,形容是「殘酷不仁及近乎犯罪」,形容是「義大利黑手黨在歐洲使用的手法」,不值得學校或政府採用。他認為孖士打律師行應退出此案,並促請任何支持人權、藝術和中國人記住歷史權利的人,直接向孖士打反映,令他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支聯會清盤人蔡耀昌昨晚稱未收到港大任何消息。他認為在這情況下,如何處理國殤之柱應留待高志活與港大交涉,「似乎在此事上,支聯會沒有身分繼續參與」。
根據維基百科,全球共有五座,除香港外,另4座分別位於義大利羅馬、墨西哥、巴西巴西利亞、德國柏林。香港「國殤之柱」1997年雕成,同年在「六四8周年燭光集會」後,由港大同學護送進入校園,並永久擺放在黃克競大樓頂樓平台的香港大學學生會前面。柱上刻有多個身軀扭曲面容痛苦的人,象徵血腥鎮壓的死傷者,基座正面以紅字刻上楷書「六四屠殺」和草書「老人豈能夠殺光年輕人」,背面也有同樣的英文語句。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