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估第一季GDP成長7.8% 「市民無感」

中國、美國等經濟復甦帶動貨物出口強勁增長,港府3日公布的預估數字顯示,香港擺脫了連續6季的經濟收縮,第1季香港GDP年增7.8%。香港總商會認為經濟復甦並不平均,市民未能感受到經濟正復甦。
路透報導,不過,港府發言人也指出,由於疫情及社交距離要求繼續衝擊個別經濟,香港經濟復甦並不平均,整體經濟活動仍低於衰退前的水準。
經季節性調整,第一季香港GDP與上季比實質上升5.3%,為連續三季按季上升,較上季0.5%的升幅明顯加快,升幅為三季中最大。
港府發言人表示,中美關係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等其他風險因素值得關注。而如果香港疫情繼續受控,在港府多項紓困措施和全球經濟情況好轉的支持下,企業營商及消費信心有望在今年後期更全面地改善。
與此同時,由中國和美國帶動的經濟復甦,在短期內應該有利香港的貨物出口。
港府將於14日公布香港今年第一季GDP的修訂數字,以及全年GDP的修訂預測。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年2月發表財政預算時預測,香港今年全年GDP年增3.5%至5.5%。
總商會:成長主因基數極低
明報報導,香港總商會總裁梁兆基認為,香港經濟重拾增長主因基數極低,貿易表現轉好則因去年首季全球經濟因疫情被迫停擺;而本地私人消費只有1.6%增長,反映經濟復甦欠平衡,部分原因是社交距離措施仍然生效、邊境仍未重開,故市民未能感受到經濟正在復甦。
梁兆基續稱,大部分本地企業仍未能受惠於出口增長,希望港府設法扶助本地企業,關鍵在於中港重啟邊境。他又稱,因應印度疫情大爆發,未來兩季仍難預測,「除非能夠實現群體免疫,否則經濟活動將難以重返疫情前水平」。ING銀行大中華首席經濟師彭藹嬈稱,疫情仍對經濟帶來挑戰,尤其高失業率仍反映真實的社會現狀,單憑首季數據便說香港可全面復甦是言之尚早。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