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龍航空熬過政治風雨 卻遭疫情埋葬
國泰航空集團昨日宣布大規模重組計畫,港龍航空也走下歷史舞台,在與香港政局交纏,熬過35年政經風雨,卻沒想到遭到新冠疫情埋葬。
中央社報導,港龍航空於1985年由「紅色商人」曹光彪、包玉剛、霍英東及中資機構華潤、招商局等組成的公司成立,當時媒體普遍猜測,隨著香港主權轉移,有關方面希望創辦一家有中資背景的航空公司,與長期壟斷市場的國泰航空競爭。同年5月港澳國際成立港龍航空,7月開始營運,以一架客機提供香港來往馬來西亞的航線。
但港龍航空成立及營運過程中面對一些政治及市場準則問題,比如在港註冊航空公司的股東需要有英國國籍等要求。此外,港龍航空營運後很快就出現財困。1990年初,港龍航空進行資本重組,太古集團和國泰航空分別持有港龍航空5%和30%的股權,香港中信集團則持股38.3%。
重組後,國泰航空以第二大股東的身分接管港龍航空的管理權,港龍航空實際上成為國泰航空的子公司,國泰航空成功鞏固了其在港航空業霸主的地位。
經過多年來的股權變動,2006年9月,港龍航空正式成為國泰航空全資附屬公司,易名為國泰港龍航空。但14年後,國泰港龍敵不過疫情而關門,港龍航空從此消失,中資抗衡英資壟斷航空市場的故事也隨風而逝。
另據明報報導,運輸及房屋局長陳帆昨聽聞國泰大裁員時一度哽咽,「今次令香港一家固有品牌國泰港龍停止營運,我相信大家都感到惋惜,我們也對數以千計的員工失去工作感到難過」,他說,疫情下全球航空業均受影響,形容情況「令人傷感」。
國泰航空主席賀以禮昨日宣布,港龍熄燈後,未來航線由國泰和旗下全資附屬公司香港快運,接手服務港龍現時的航班目的地和網絡。不過,運輸及房屋局表示,國泰港龍全面停飛後,必須將航權交還政府,不能自行轉讓,局方知悉國泰有意申請國泰港龍航空須交還的航權,局方會按既定機制處理。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