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下個強勢股在哪?投資冠軍給1訣竅 「準確率99%」

黃仁勳兩天中國行 中媒:未與DeepSeek梁文鋒會面

觀察站/從拜登到川普 北京對美應變有結構性差異

中國官方近幾年給國際局勢下的常見關鍵詞,如「風高浪急」、「驚濤駭浪」,主要當然是針對美國。去年到今年,美國總統易位,北京對拜登、川普兩人的態度,雖然都是期望與美關係「穩下去、好起來」,但應對方式實有結構性差異。

最近在北京舉行的全國兩會就是觀察指標,去年的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外部環境對我國發展的不利影響持續加大」,要加強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加快構建大國儲備體系;今年則指出「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可能對我國貿易、科技等領域造成更大衝擊」,提出要完善應對外部風險衝擊預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和外部衝擊。

相比之下,在川普重啟關稅戰後,報告今年對外部形勢的用詞似更加惡化,內部也持續準備「預案」。實際上北京近年已進行空間上的戰略布局調整,習近平2023年7月赴四川視察時提出「新時期、新時代還是有一個大後方的概念的」,去年罕見一連召開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顯然皆為配套。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促進消費為頭等大事,但在外部壓力加大的形勢下,報告仍提出「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始終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也特別宣示「有序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涵蓋服務業、網路、文化、電信、醫療、教育、關稅、免簽等領域。顯見中國一方面頂住美國壓力、另一方面也準備開放多個領域,作為應對川普新局及拉抬中國經濟的「綜合施策」。

中國外長王毅也釋出相應訊號,他大吹「南風」,全場提及「全球南方」的次數達去年的兩倍,他甚至強調,要讓世界穩下來、好起來,「全球南方是關鍵」。這番話,把「穩下來、好起來」的對象,從以往的特指北京與華府這對雙邊關係,提升到了世界大棋盤,幾可斷定是今後中國外交的重中之重,也必然有相關配套政策,例如強調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推進「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等等。

在瞬息萬變的國際格局下,各方都在動態調整,以免手上「沒牌可打」。新冠疫情期間與北京交惡的諸多國家,近期都已尋求改善關係,如英國、澳洲、印度、日本等,就連對北京極為強硬的歐洲議會都已鬆綁議員與部分中國官員接觸的禁令,更不要說常遭「民主陣營」忽視的「全球南方」。

至於台灣,春節前後開始,賴政府的中國政策則是「反守為攻」,著手在各領域緊縮,舉凡禁止上海官員來台參加台北燈節;對10所中國學校祭出禁令;要求陸客踩線團經「小兩會」溝通;發函公務員具結沒有中國證件,且傳出將收緊港澳政策。如此急先鋒導致兩岸對立更甚,顯與各方謹慎面對美中及世局不同調。

川普 關稅

上一則

港府增商用地彈性 擬加住宅元素

下一則

香港新質生產力招聘會 華為、阿里搶人才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