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帶領金磚11國對抗G7?分析:幾乎不可能

金磚峰會在中國推動下首次擴員至11國,外媒聚焦中國是否欲打造一個足以抗衡七大工業國集團(G7)的大國俱樂部。英媒引述學者分析,金磚集團提升國際影響力,很大程度上是中國為應對來自美國壓力,但要對抗G7「幾乎不可能」,因為金磚成員在政治體制等方面都存在分歧,中國更像是希望藉此改變世界秩序,建立「主權優先」的國際體系與資源共享新秩序。
英國廣播公司(BBC)分析指出,全球各種國家間的俱樂部中,金磚5國(BRICS)超高的峰會出勤率,展示出成員國對於這個平台的重視,但今年,俄羅斯首次缺席,折射出金磚集團面臨的政治張力。尤其是中國,在金磚國家中的比重越來越大。而擴容也讓輿論聚焦中國是否打造一個足以抗衡G7的大國俱樂部。
2009年金融海嘯席捲歐美之際,金磚集團舉行第一次峰會。同一時期,中美關係,乃至中國同西方國家的關係,在過去5年急劇惡化,中國亟需一個國家平台,能夠與美國領導的G7分庭抗爭。兩個原因共同作用下,提升金磚集團的國際影響力,被擺上桌面。
但分析認為,金磚機制要對對抗G7,「幾乎不可能」。國際俱樂部通常源於其成員的共同經濟利益、共同安全訴求或共同意識形態。金磚國家除了都是「最具經濟增長潛力的新興國家」指標外,在政治體制、發展階段、地緣戰略、國際關係等幾乎所有方面甚至出現分歧。
「習近平試圖將金磚集團轉變為他自己的『七國集團』?我想印度人可不會答應!」提出金磚國家概念的高盛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Jim O'Neill)說。
報導認為,習近平希望改變世界秩序,使其更適合威權統治者生存。中國並不打算使其他國家變得更像中國,而是希望建立一種「介入更少」的國際體系。簡而言之就是「主權優先」,而非「人權優先」。
經濟學人智庫(EIU)全球貿易首席分析師馬志昂認為,金磚集團的發展前景充滿挑戰,但仍可為更多發展中國家提供能更好的外交或財政支持機會;但這一點也可能過於雄心勃勃。
澳洲國立大學(ANU)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分析,「金磚峰會此屆恐怕維繫消極議程有餘,推動積極議程不足。」他推測,如果金磚集團要尋求突破,可能會圍繞在中亞周圍,為中國的「一帶一路」和俄國的歐亞經濟聯盟尋求接軌和資源共享方面做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