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重蹈石化能源時代覆轍 歐盟新法:對中稀土依賴降至65%

歐盟執委會昨公布關鍵原料法案要點,將每年來自單一國家的關鍵原料占比降至65%以下。這是歐盟在全球地緣經濟戰略的重要一步,試圖打破歐盟在能源轉型所需礦物上對俄羅斯和中國的依賴,並對美國總統拜登的「通脹削減法案」形成反制。另歐盟也將加強海軍訪問以及聯合軍演,以促進有爭議的南海的航行自由和對國際法的尊重。
中央社報導,關鍵原料法案是去年9月由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提出構想,目的在強化對科技、綠能產業至關重要的原料供應自主性,減少對特定國家的依賴。目前中國供應歐盟的多種稀土金屬占比超過90%。
周四執委會公布法案要點。負責貿易政策的執委會副主席杜姆布羅夫斯基斯首先提出4個產業自主目標,未來歐盟每年消費的關鍵原料至少10%來自境內開採、40%來自境內煉製、15%來自回收再利用,以及戰略性原料來自單一的第三國供應量不超過65%。
目前中國供應歐盟98%用量的稀土、97%的鋰、93%的鎂,這些都是半導體、電動車電池、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等綠能產業的關鍵原料,范德賴恩等歐盟官員近年常提及必須降低對中國的原料依賴,以免在綠能產業時代重蹈在石化能源時代對俄國原料過度依賴的覆轍。
在關鍵原料法案下,被歐盟執委會選定的戰略性產業計畫將可獲得融資協助和簡化審查時程,包括24個月內審核開採許可、12個月內取得煉製或循環利用許可。在技術與人才培育上,該法案將設立原料學院,執委會也已在歐盟統整研發的旗艦管道「展望歐洲」計畫中撥出5億歐元投入關鍵原料相關的研究和創新。
針對分散進口來源,該法案將透過雙邊經貿關係,以及對外投資合作基礎建設的「全球門戶」計畫,尋求更多中國以外的原料供應國,例如澳洲、智利、加拿大等。
華爾街日報報導,歐盟起草的關鍵原料法案,試圖打破歐盟在能源轉型所需礦物上對俄羅斯和中國的依賴,並對美國總統拜登的「通脹削減法案」形成反制。歐盟擔心美國的這項法案會吸引歐洲公司將製造業遷移到美國。關鍵原料法案將在歐洲議會及歐盟部長理事會都同意後才能實施。
另美國之音報導,歐盟印太地區特使理查德·蒂貝爾斯15日表示,歐盟希望加強海軍訪問,「努力加強我們的海軍存在」,並可能進行聯合軍事訓練演習,以促進有爭議的南海航行自由和對國際法的尊重。歐盟也準備提供衛星監視,以幫助菲律賓等國家應對自然災害並保護其利益。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