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健委揭祕:中擁63個高級P3、P4實驗室

中國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日前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全國已有從事人間傳染病原微生物實驗室活動的P3、P4實驗室63個,P2實驗室4.6萬個,搭建起較完善的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平台體系,監測病毒變異,提升疫情防控能力。這是官方首次披露中國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的具體數量。
大公報報導,國家發改委等2020年5月曾公布「公共衞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要求每省至少建有一個P3驗室,每個地級市至少一個P2實驗室,具備傳染病病原體、健康危害因素和國家衞生標準實施所需的檢驗檢測能力,能在重大疫情發生時快速反應,有效提升危重症患者治癒率、降低病亡率。
「P3實驗室非常重要,現在我們所用的新冠滅活疫苗,最早的疫苗株篩選是在P3實驗室開始的,最早做臨床試驗的產品也是在P3實驗室完成的」,國家衞健委科教司監察專員劉登峰表示,近年國家加快推動P3、P4實驗室規劃建設,目前在人口健康領域已建成P3、P4實驗室63個,有效提升了國家和各地方疫情防控能力、生物醫藥經濟發展基礎水平。
病原微生物實驗室(也稱生物安全實驗室)是開展病原微生物研究、教學、檢測、診斷等活動的主陣地,也是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平台。中國布局菌(毒)種保藏機構的網絡,能實現病毒變異情況的監測,通過網絡分享變異株,充分利用資源。
比如新冠疫情Delta、Omicron等變異株引發過幾波疫情。科研人員在實驗室把毒株分離出來,再分享給科研機構和疫苗生產單位,從而為科研防控、疫苗生產、生物產業提供堅強的保障。
在實驗室安全問題方面,劉登峰表示,國家衞健委逐步構建了風險防範化解體系,包括人員培訓等項目,將較好的P3實驗室作為教學點,確保人員掌握應知應會的操作。在法律制度設計上建立充分的責任體系,實驗室依託單位、負責人以及屬地衞健委都分別負有監管責任。
通過這些制度設計,內地的病原微生物實驗室這些年實現良性運轉。在日常監督方面,國家衞健委每年制定年度計劃,部署實驗室自查、屬地化檢查,還會對高等級實驗室進行全覆蓋的飛行檢查等。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