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茲新文章:中國崛起不是孤立中國的理由

西方國家反中聲浪下,德國總理蕭茲繼獨排眾議訪中後,再發布文章預示中德關係走向。蕭茲在文章中強調「中國的崛起不是孤立中國的理由,也不是限制對華合作的藉口」。對此,中國外交部稱注意到蕭茲的表態,強調「事實證明,中國的發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長,是全球發展的動力和機遇。」
來源:YouTube
直新聞報導,美國「外交事務」雜誌5日刊登蕭茲的署名文章,主題為「時代轉折點--多極時代如何避免新冷戰」。文章中,蕭茲反對將世界劃分為「集團」來製造新冷戰,並呼籲盡一切努力建立新的伙伴關係。
就在上月初,蕭茲實現其任內首次訪華,並成為中共20大後首位訪中的歐洲國家領導人。分析認為,蕭茲率領龐大的高級別商界領袖代表團訪中,是以實際行動強化中德經貿關係,打破近年來美西方一直高舉的對中「脫鉤」魔咒。
蕭茲在文章中自然也談及這一次訪中行。他表示,訪問期間已表示堅定支持以「聯合國憲章」為宗旨和原則的國際秩序,堅定支持開放公平的貿易,德國會繼續與中國一道為兩國企業間的合作創造機會。
蕭茲直言,中國的崛起不是孤立中國的理由,也不是限制對華合作的藉口。但中國不斷增長的實力也不能成為亞洲及其他地區霸權的正當理由。沒有一個國家是任何其他國家的後院--這一點既適用於歐洲,也適用於亞洲和其他所有地區。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李超表示,蕭茲這篇文章中的涉華表態,與其「中國觀」和其主導的德國對華政策是一脈相承的。蕭茲自去年上任以來,便繼承了梅克爾時期對華外交的「務實」。當然,他也希望在某些領域能夠「影響」中國,並且將相關信號以平和的方式傳遞給中國。這一定程度上體現出德國對中政策的「兩面性」。
而在中國外交部6日的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就蕭茲文章涉中內容提問。發言人毛寧回應指出,孤立中國、限制對中合作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中國已同世界經濟和國際體系深度融合,世界不會退回到相互封閉、彼此分割的狀態,任何國家都無法關起門來搞建設,「脫鉤斷鍊」、「小院高牆」損人不利己。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