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禁令下 中國10月半導體製造設備進口銳減

中國10月半導體製造設備進口因為中美晶片鎖喉戰效應銳減,但據日媒報導,中國企業在純電動汽車(EV)和電池的先進材料等13品類高科技産品中的市占率增加,再次凸顯供應鏈對中國的依賴性。
隨著美國實施新的出口管制措施以遏制中國發展晶片的企圖心,中國10月採購晶片製造設備的金額較一年前下降27%。
中國21日公布的貿易數據顯示,10月半導體製造設備的進口額較去年同期銳減27%,降至逾兩年來最低水準。目前尚不清楚美國10月初宣布的出口管制措施對中國進口造成的確切衝擊,但10月進口額明顯低於今年其他月份。在今年已公布數據的十個月中,中國向外採購這類設備的金額有七個月下滑。
彭博資訊指出,中國10月從日本、美國等主要晶片製造設備出口國採購的金額都下滑,來自荷蘭的進口額則增加一倍;艾司摩爾(ASML,中國稱阿斯麥)的總部正位於荷蘭。
官方貿易數據也顯示,中國今年1~10月的晶片進口成長1%,但多數成長都是在年初,而近幾個月的進口下滑,也反映在全球經濟衰退疑慮加深後,智慧手機和電腦需求減少。
雖然中國半導體製造設備進口銳減,但據「日本經濟新聞」對全球經濟活動中重要的56個品類的最終産品、服務、核心零部件和材料「主要産品和服務市占率調查」,中國企業在32個類別進入市占率前5名,其中21類市占率增加、11類減少。
若專注觀察電動汽車、智慧手機等28類別的主要高科技產品,中國企業擴大市占率的類別達到13項,市占減少的為六類;其餘九類的前五名沒有中國企業。
中國高科技業表現最突出的是EV的相關領域。車載電池世界市佔率第一的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的份額為38.6%,比2020年上升了12個百分點以上。加上比亞迪(BYD),中國企業在車載電池的市占率為46%。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