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瑩:美試圖挑起對中戰略競爭 亞太面臨地緣衝突風險

中國外交部前副部長傅瑩日前表示,美國試圖挑起對中國「戰略競爭」,亞太地區也面臨重返地緣政治衝突前沿的風險。
香港01報導,應印尼外交政策協會邀請,傅瑩11月5日參加了線上舉行的全球智庫大會,並圍繞當前的國際局勢發表視訊談話。
根據微信公眾號《知新話》刊文,談及當前的國際局勢,傅瑩表示,隨著各種安全危機和軍事衝突不斷出現,我們開始感受到地緣政治邏輯的回歸;「地緣政治」這一概念近年來再度成為描述國際行為的熱門詞彙。例如,歐洲因美國領導的北約與俄羅斯在地緣安全上的衝撞而陷入嚴峻的地緣政治衝突。
除了愈發緊張的歐洲局勢,傅瑩還談到,美國試圖挑起對中國「戰略競爭」,亞太地區也面臨重返地緣政治衝突前沿的風險。
她表示,這種以「地緣政治」為中心的邏輯和話語值得警惕;回顧工業化早期的歷史,地緣政治的邏輯為擴張主義提供了理論依據,一些國家為控制更大地理空間和獲取關鍵資源而爭鬥。而地理空間和資源都是有限的,隨之而來的是勢力範圍的爭奪和零和競爭的不斷上演,甚至釀成世界熱戰和冷戰。
基於此,傅瑩拋出一個問題:「我們是否有辦法超越地緣政治思維,繼續實現共同繁榮?」她接著提出,世界來到關鍵的十字路口,亞太地區可能需要先期做出選擇。她表示,相信亞洲大多數國家都希望維持和平、繁榮的勢頭,不願被迫「選邊站隊」,更不願讓以經濟發展為優先事項的地區議程被軍事和安全分歧主導。
回看亞太地區的近期歷史,傅瑩表示,亞洲成功的關鍵在於各國致力於合作謀求共同的經濟利益,通過談判解決安全關切而不是訴諸對抗。各國培養起來共同安全的意識,建立起縝密交錯的對話網路,包括政治安全溝通機制和功能性合作架構。
她以南海問題舉例說,「我們稱之為以東協中心地位為基礎的『開放性區域主義』。亞洲處理域內分歧的方式為世界提供了寶貴經驗」;今年是《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簽署20周年,據了解,「南海行為準則」已經進入文本的審讀和新一輪磋商。
傅瑩呼籲,應該超越狹隘的地緣政治思維,以地區團結應對外部不確定性,以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合作促進世界經濟復甦。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