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盟國斷供中國晶片 美稱近期可望與日荷等完成協議

在美國片面加強對中國管制晶片和晶片設備出口後,負責監督這些限制的美國商務部副部長艾斯特維茲(Alan Estevez)表示,近期將與其他盟國達成協議,限制晶片製造設備出口給中國,美國也正在考慮限制其他類型技術,顯示相關限制近期將會更嚴格。
艾斯特維茲27日在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的一場活動,被問到是否會拉盟國(特別是日本和荷蘭)參與管制晶片設備出口到中國時表示,「我們預期近期將達成協議」,美國正在爭取盟國支持,相關協商「正在進行中」。
他說:「不只是我,國家安全顧問、商務部長全都在打電話,努力推動」。商務部官員一直表示,正努力協調與其他國家共同推行出口管制,若盟國不加入,時間一久,美國的法規會失去效力。
艾斯特維茲也說,美國的目標不是造成「中國的經濟毀滅」或貿易全面脫鉤,但拜登政府的行動「尚未結束」,還在考慮管制額外的技術出口,「一直有人問我『什麼時候完成對中國的檢討?』中國人改變作為時,就結束了。我們要繼續留意的不僅是半導體,還有中國人用來威脅美國與盟國的其他領域」。
他目前關注、可能實施額外出口管制的領域,包括量子運算、生物技術和人工智慧(AI),「還沒完。 其他技術還有其他事要做。隨著技術發展,我們會堅持下去」。
美國政府的管制新規已掀起全球晶片業波瀾。目前全球晶片設備市場是由少數公司主宰,包括美國的應用材料、柯林研發和柯磊,還有日本的東京威力科創、荷蘭的艾司摩爾。
艾斯特維茲說,他的工作是保護國安,不計貿易衝擊。還沒有美國科技主管向他抱怨。
他說:「沒人告訴我,『這會毀了我的生意,你們怎麼可以以國安之名這樣做?』事實上,大部分會說,『我們是美國好公民,我們理解』。」
美國總統拜登同日在紐約州雪城(Syracuse)發表演說時表示,美國晶片與科學法在8月生效後,「我曾聽到習近平說他對此有些擔心」,這項法律將幫助美國在晶片製造領域「與其他國家競爭時占上風」。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