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習近平會晤普亭 展現大國外交也累積「習拜會」籌碼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四在烏茲別克與俄羅斯總統普亭會面。美媒引述評論人士分析認為,習近平在中共20大前與普亭會面,除累積自己的外交成果,很重要一點是習有意在與美國總統拜登會面前,累積談判籌碼。中國官媒則強調習普會是「慣例」,也不是為組成「反美聯盟」,而是體現大國擔當,中俄團結發揮引領作用,為變亂交織的世界注入穩定性。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為何在中共20大召開前出訪,引發不少討論。自由亞洲電台引述美國評論人士陳破空歸納三大原因,其一是習近平過去三年外交交白卷,必須在20大前出席上合峰會,展現大國外交成果。第二層含義是要趕在G20峰會與美國總統見面前和俄國總統見面,這樣跟美國見面時有更多籌碼。第三層是藉著與俄結盟向美國耍態度、撒嬌,向美國示威。
他並形容習普會是「尷尬的會見」。因為,兩次的會面時機中國都賭錯。今年2月,習、普會面公開宣稱兩國合作「無上限、不封頂」,當時中國賭的是俄會閃電拿下烏克蘭,沒想到卻陷入泥淖。這一回,習近平認為在20大有勝算,打算再次支持俄國,又遇上俄在烏東大潰敗。
至於中國國企銀行規避制裁不願意與俄羅斯合作,他表示,是因這些系統在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之下,習近平受到派系限制,只能轉往軍方體系運作,包括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表態支持俄羅斯。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則發表社評指出,中俄元首在上合峰會期間舉行雙邊會晤已經成為一種慣例。且本次會見氛圍「一如既往的積極友好」。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一直受到來自第三方的干擾和挑撥。特別是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對中俄的合作公開進行威脅恐嚇和輿論抹黑,這在國際關係史上是罕見的。
好在中俄關係具有強大的內生動力,始終保持著自己的邏輯和節奏。特別是,中俄兩國元首通過各種方式保持密切交往,進行戰略溝通。中俄關係不可能像美西方期待和推動的那樣產生嫌隙甚至走向對立,同時中俄也沒有因此就組成所謂「反美聯盟」。中俄團結起來共同抵抗美西方的政治病毒、反對霸權主義,這些都是在當前國際形勢下作為獨立大國發出的正義之聲。
社評指出,中俄的這種選擇,讓和平與合作成為一股強大的慣性,在今天格外具有全球性意義。從某種層面上說,中俄元首會晤的一個重要意義,正如習近平指出的,體現大國擔當,發揮引領作用,為變亂交織的世界注入穩定性。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