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媒:日部署千彈 預熱軍事抗中 專家稱其下一步將建核潛艇

台海局勢緊張,日媒曝日本考慮部署1000枚以上的遠端巡航飛彈,射程恐延伸至中國大陸沿岸。中媒評論日本真正目的是「抗中」,為具體軍事動作做「預熱」。胡錫進回擊,中國從未將導彈瞄準日本,日本卻「犯賤」要率先反擊。軍事專家更稱日本下一步是建造核動力潛艇、航空母艦。
讀賣新聞21日報導稱,日本將把陸上自衛隊部署的12式地對艦導彈的射程從目前的100多公里擴大到1000公里左右,可覆蓋北韓和中國沿海地區。鑒於台海局勢,這些導彈將主要部署在西南群島和九州,目的是縮小與中國列裝導彈數量的差距。
日本政府今年底將修訂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國防三文件,預料將提出基於自衛目的,須擁有攻擊敵方發射飛彈基地等的「反擊能力」的主張。
對此,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表示,1000枚導彈嚇唬不住中國,中國流水線多加加班,就不難多造出5000枚導彈,準備在日本用導彈攻擊中國時「伺候」它。
他說,中國官方從未展示過對日本的戰略敵意,但是日本對台灣問題的干預越來越露骨,所謂「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極端威脅已經成了半官方態度,而且其中包含一旦中國武統台灣,日本可能參戰的「戰略模糊」。
胡錫進指出,日本需要高度清醒,「中國不主動惹它,它不要犯賤、逞能來惹中國,做美國遏制中國的志願棋子」。
環球時報時報導,「讀賣新聞」此前披露日本為兩艘反導型宙斯盾驅逐艦配備遠端對地攻擊巡航導彈,幾天後再披露日方考慮部署遠端巡航導彈,顯然證明對此事謀畫已久。
軍事專家宋忠平表示,日本早2020年就表明要加強境外打擊能力,也就是「源頭打擊能力」,而該能力的提升方法之一就是增加遠端巡航導彈。
宋忠平表示,最近幾年日本一直在竭力突破「專守防衛」,鼓吹解禁「集體自衛權」,就是要使日本自衛隊具備「攻防兼備」能力。
日本在第二次大戰後被套上枷鎖,宋忠平認為,配備中遠端導彈只是突破「和平憲法」的手段之一,未來日本還會研製彈道導彈、核動力潛艇,甚至會堂而皇之研製航空母艦,這些都是過去「和平憲法」所限制、禁止的。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