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美軍2架黑鷹直升機訓練時相撞墜毀 9成員全罹難

俄聯邦安全局:華爾街日報美籍記者涉間諜活動被捕

解讀「福建艦」命名 中國清史學家:有四個歷史意義

取名福建艦的中國003型航母,在6月17日下水,清史學者解讀,福建對於近代海軍建設具有四個歷史意義。(新華社)
取名福建艦的中國003型航母,在6月17日下水,清史學者解讀,福建對於近代海軍建設具有四個歷史意義。(新華社)

解放軍第三艘航母命名為「福建艦」,曾備受討論命名邏輯,而從歷史角度來看,中國史學家也提出,福建在清代海軍史上,確實曾具有重大意義,既是國家統一的出征地、也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落後就要挨打」的屈辱見證,更是養育海軍先烈、英豪的沃土。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楊東梁近期在中國「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旗下供領導人做「資政參考」的內部刊物「清史參考」發表文章,從清史以及近代海軍發展史角度解讀「福建艦」的命名,他首先指出,明末清初鄭成功進軍台灣以及施琅征台,「兩岸統一兩次吹起進軍號角的出發點」都是在福建。

其次,楊東梁表示,福建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清同治五年(1866)「福建船政局」初步建成,之後開始建造輪船,甚至安裝第一台國產蒸汽機,25年期間內共建造各種輪船34艘、排水量4萬噸,絕大部分編進海軍。同時也在福建福州(後遷至馬尾)開設中國海軍院校的鼻祖「船政學堂」,培養了中國近代以來第一批新式海軍軍官和造艦工程師,畢業生遍佈北洋、南洋海軍,也曾自製第一艘國產巡洋艦「開濟號」,以及「平遠艦」等鋼甲巡洋艦。

再者,楊東梁提到福建也是「落後就要挨打」的屈辱見證,鴉片戰爭時,福建水師竟將戰船租給商人並從中牟利,武備廢弛使英軍得以攻廣州,逼廈門,擾定海,竄長江,直抵江甯(今南京)城下,如入無人之境。此後的中法戰爭,福建面臨馬尾海戰,由於清廷「不准先行開砲」,使法軍得以從外海駛近馬江港口,導致戰力遜於法軍的福建海軍幾乎全軍覆沒。

而最後,楊東梁則強調福建是養育海軍先烈、英豪的沃土。他指出,福建船政學堂1867年到1924年培育的600多名各類海軍人才,不少最後成為海軍烈士,包含中法戰爭、甲午戰爭,都有不少畢業生殉國,他引述嚴複在「〈海軍大事記〉弁言」的說法,稱「甲申法越、甲午日韓之役,海軍學生為國死綏者殆半,靡所孑遺」,認為「此言不虛」。

解放軍

上一則

全景天幕又曬又熱 中國特斯拉車主澆水

下一則

鄭州版「忠犬八公」 牠守在去世主人家門2年後病逝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