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上路首日 中簽發158產地證書、貨櫃列車開出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1日啓航。當天,中國貿促會及地方機構簽發首批158份RCEP原產地證書,涉及中國12個省市的69家企業。主要涉及紡織品、化工產品、醫療產品、食品等,出口目的國包括日本、澳洲等已生效成員國,涉及出口金額1200萬美元,預計減免關稅18萬美元。
新華社報導,協定生效後中國首列貨櫃列車1日凌晨零時05分由廣西南寧國際鐵路港開出,前往越南河內,該班列共23個40英尺貨櫃、2個20英尺貨櫃,貨物包括電子零件、日用百貨、化工產品等一般貿易和跨境電商貨物,總重800多噸,貨值達1千多萬美元,將於28小時後運抵越南河內。
與此同時,1日零時,深圳皇崗口岸迎來協定生效後中國首批進口貨物,該票貨物為5.6噸原產自日本的反射膜,經深圳海關關員查驗放行後,將用於生產手機、數碼相機等背光源產品。據新浪網報導,這批貨物貨值人民幣133萬元,能節省關稅約6千元。
值得注意的是,RCEP是中日間首次達成雙邊關稅減讓安排,實現歷史性突破。上路首年,中國對日出口有57%的稅號產品將實現零關稅,而中國從日本進口的商品中有25%的稅目實現零關稅。
商務部表示,RCEP啟動將擴大企業市場空間,增強區域產業合作,加強區域產業鏈供應鏈,保障企業經營活動更順暢;對消費者而言,協定將為其帶來優質、實惠和便捷的產品與服務。
東協秘書長林玉輝表示,RCEP將通過實施原產地累積規則、簡化海關程序、推動貿易便利化以及提供更透明、更公平、更可預測的貿易規則等,助力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推動形成統一的生產基地和產品市場。
商務部入庫律師、北京高文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管健表示,對企業來說,現正是產業鏈布局調整的好機會。中國出口產品面臨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施加高關稅,但藉助RCEP平台,中國企業可以把產業鏈或者摩擦較多的產品生產布局到東南亞國家,變成一些東南亞原產產品。利用東南亞國家的市場經濟地位在國際貿易摩擦中應對反傾銷和反補貼案件,應對國際經貿摩擦是有好處的。
RCEP現有15個成員國,包括中國、日本、南韓、澳洲、紐西蘭5國以及東盟10國。從人口數量、經濟體量、貿易總額三方面看,均占全球總量的約30%。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