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參與中俄軍演 萬噸大驅「南昌艦」實彈射擊

中俄「海上聯合-2021」聯合軍事演習14日起在俄羅斯彼得大帝灣附近海域開幕,演習以「維護海上戰略通道安全」為課題,提高兩國海軍應對海上安全威脅、維護地區和平能力。此次演習,也是中方055型萬噸級驅逐艦「南昌艦」首次出國參加軍演,引起廣泛關注。另外,北京對台灣的持續威脅涉及納粹語言,也引起德國自民黨的批評。
央視報導,在中俄聯合軍演中,通信演練、編隊通過水雷威脅區、消滅浮雷、編隊防空、對海射擊、聯合機動、聯合反潛……雙方在聯演中提升了兩國兩軍戰略互信水平、增進了海軍間的傳統友誼、鍛鍊提高了海上聯合行動能力。
在10月15日開展的對海上目標射擊演練中,「南昌艦」在試射階段就準確命中拖靶,接下來的實射階段更是接連命中,贏得中俄雙方參演官兵的陣陣掌聲。
法廣網引述德國「世界報」報導,德國自民黨批評,北京對台灣的持續威脅在涉及到納粹語言時,達到了「新水平」。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在推特上發表了「最終解決台灣問題」的言論,並再次暗示入侵。
自民黨外交政策專家穆勒-羅森特里特(Frank Müller-Rosentritt) 表示,如果中國大陸的一個宣傳媒體用帶有歷史負擔的術語來運作,「那麼在我們的歷史背景下,我們這裡所有的警鐘都應該敲響」。
納粹德國1941年開始使用「猶太人問題最終解決方案」,大批屠殺猶太人,使「最終解決方案」一詞臭名昭著。
迄今為止,柏林只和台灣建立了非正式關係,以免激怒中國大陸。 據外交部稱,德國政府正關切注視着海峽的緊張局勢。歐盟9月發布的印太合作戰略注重的是「基於規則的處理」。這一外交語言的內涵是德國試圖通過協商與合作來防止中國發動侵略戰爭,但不會使用軍事手段。
FB留言